[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解槽阴极钢棒测温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2702.0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2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余政革;畅大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东方之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08 | 分类号: | C25C3/08;G01K11/32;G01K1/1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金杭 |
地址: | 3151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解槽 阴极 测温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测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解槽阴极钢棒测温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铝电解槽是铝电解工艺中的核心设备,随着我国铝产量迅猛发展,电解槽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生产指标。电解槽寿命的长短,不仅关系到大修费用、铝的产量和质量,更关系到铝的成本和整个铝生产企业效益。
随着大型预烘槽的开发和推广,电解槽的维修费用也越来越高。350KA的筑炉费用50-60万左右,所以电解槽的寿命对铝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大。国外大型槽的平均使用寿命为2500-3000天左右,而国内的同类型槽的平均使用寿命不到1500天,不到国外同类型槽平均使用寿命的一半。
导致电解槽破损的主要原因是阴极内衬和槽体破损,铝用阴极在电解过程中要起到导电的作用,还要承受高温冰晶石的溶体的侵蚀,因此电解槽阴极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着电解槽的寿命。目前国内由于缺乏建立在对阴极破损机理与规律透彻掌握基础上的“精细设计”技术提高槽寿命的综合技术措施,电解槽难以达到设计寿命,早期破损率高。
综上,在提高对电解槽阴极的精细设计的同时,对阴极的维护监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间接的提高电解槽的使用寿命。
现在通用的电解铝阴极维护措施是监控阴极钢棒的表面温度,正常的阴极钢棒的温度一般都在250-300度左右,超过这个温度或者短时间有很大的温度变化都说明阴极可能已经发生破损,及时地进行小的维修,避免更大的损失。然而现在采用的温度监测方式是人工使用红外测温仪每隔若干小时对阴极钢棒温度进行监测,每台测温槽上有一百多个阴极钢棒,监测工作大量重复,监测不及时,而且红外测温仪的测量精度较差,需要靠人工去分析监测结果,监测效率低,监测效果差,而且人工成本巨大。所以开发一种电解槽阴极钢棒温度的自动化实时监测设备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快捷、结构稳固的用于电解槽阴极钢棒测温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解槽阴极钢棒测温的连接结构,其用于将设有测温光纤的承载座连接于阴极钢棒,包括具有侧面开口的夹具和调节组件,所述侧面开口与所述阴极钢棒的高度适配,该调节组件可沿夹具上下移动以调节承载座和阴极钢棒之间的距离。夹具侧面开口大于阴极钢棒的高度,该开口的设置实现了连接结构从阴极钢棒的侧面移入,无需将夹具抬高至阴极钢棒的顶端再下移,简化了安装过程,安装的安全性能也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夹具呈C型结构,其包括顶边、底边及用于连接顶边和底边的侧边,所述调节组件活动连接于底边上。
进一步的,所述顶边上设有防转挡沿。防转挡沿的设置使得施加 外力旋转伸缩件使其带着承载座上升时,夹具不会随着伸缩件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活动连接于底边的伸缩件和限位件,该限位件活动连接于伸缩件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边上设有与所述伸缩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件外壁形成供限位件上下移动的活动段。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段为伸缩件外壁沿周向凹陷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件端部设有防止限位件脱出的挡圈。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呈喇叭状结构,其开口朝上设置。呈喇叭状结构的限位件保证了承载座与伸缩件之间不会相对接触,避免伸缩件旋转时带动承载座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底边长度是顶边长度的一半,所述螺纹孔靠近底边端部设置。螺纹孔靠近底边的右端部开设,保证承载座刚好位于阴极钢棒的中心下方设置,保证监测温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也保证连接结构对阴极钢棒和承载座的连接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制作成本低,安装方便快捷,安全性能高,连接稳固,进而监测准确,降低了监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别装配于相邻阴极钢棒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承载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连接头带有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连接头带有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连接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连接头的上连接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连接头的下连接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连接头的下连接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一连接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东方之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东方之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27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可穿戴装置
- 下一篇:用于校准可调谐激光器的方法和用于波长校准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