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钢护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9099.0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6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邱鑫;李定彬;由双庆;易忠梦;陈杰;欧军;吴刚;李瑞;田野;马洪全;蒋浪;肖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6 | 分类号: | E02D5/66;E02D5/3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钢护筒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钢护筒结构。
背景技术
钢护筒就是在旋挖灌注桩的过程中,由于土质不稳定,施工钢筋混凝土护壁存在较大难度,所以采用钢质的护壁对灌注桩进行保护,防止塌孔,避免影响施工进度及安全。钢护筒就是根据旋挖灌注桩的大小用铁皮箍成的一个圆形的两头都是空的桶。当混凝土结构物为柱状或者条状构件时,其中心部分不需要配筋,只在混凝土构件接触空气的面底下配置钢筋。如果这个构件是独立的且这个构件周边设置的钢筋预先制作好,这个就是钢筋笼。通常我们把钻孔灌注桩、挖孔桩、立柱等预先制作的钢筋结构叫钢筋笼。
在旋挖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向钢护筒内灌注混凝土时,由于浇注的混凝土自灌注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会造成护筒内的钢筋笼上浮的现象,少则上浮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多则上浮几十厘米甚至一米以上。钢筋笼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轻微上浮一般不会影响灌注桩的使用,但是当钢筋笼上浮距离太大时,无法弥补,还会由于钢筋笼上浮引起灌注桩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安全事故。传统的处理办法是在钢筋笼上浮后,将灌注导管顶部下压,迫使钢筋笼下沉,这种方法不仅不能很好的将钢筋笼下沉至预定位置,还会使得钢筋笼发生偏移和弯折,严重影响成灌注桩的质量以及后续灌注桩的使用。目前,还没有能够完全防止钢筋笼上浮的钢护筒结构。
我国专利CN 205224017 U所公开的一种灌注桩钢筋笼防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笼,钢筋笼的上部侧周安装至少三个吊筋,吊筋上部安装配重,钢筋笼的下部侧周安装支撑杆,支撑杆的侧部安装固定杆,固定杆位于支撑杆的内侧,固定杆的一端与支撑杆连接,支撑杆的下部安装固定框,固定框为方框,固定框的内侧安装第一固定筋和第二固定筋,第一固定筋不与第二固定筋平行。
此类灌注桩钢筋笼防浮装置,能够对放置钢护筒上浮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在钢筋笼上端设置配重,利用配重的重力抵消浇筑过程中钢筋笼受到的来自混凝土浇筑时的冲击力,难以确定配重的重力与冲击力的大小关系,无法准确的判断钢筋笼在浇筑过程中是否上浮;2、在钢筋笼下端安装支撑杆,支撑杆内侧安装固定杆,是为了利用固定杆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来防止钢筋笼在浇筑过程中上浮,但是产生的摩擦力较小,无法起到防止钢筋笼上浮的作用;3、在钢筋笼下端焊接固定框,固定框内部焊接第一固定筋和第二固定筋,利用混凝土自身重力防止钢筋笼上浮,但是第一固定筋和第二固定筋之间设置有间隔,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自浇筑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使用固定框同样无法避免钢筋笼上浮;4、在钢筋笼本体结构上增加多个构件,导致结构复杂,不便于现场直接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好的防止浇筑过程中出现钢筋笼上浮现象,且结构更加简单,现场施工更加方便的双层钢护筒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方向定义为以靠背未旋转时沙发自身的方位基准为方向标准。
一种双层钢护筒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外护筒和与所述外护筒同轴且设置在所述外护筒内的内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筒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竖向设置在内护筒内部的钢筋笼在浇筑混凝土时上浮的防浮机构。
本技术方案中,包括外护筒和与外护筒同轴且设置在外护筒内的内护筒,设置有双层护筒,在遇到砂卵层或溶洞或垮塌现象时,外护筒可作为隔离板 使用,将溶洞隔开,配合旋挖钻机钻孔、清渣,即能够快速地下放外护筒和内护筒,使桩孔一次成型,又可避免岩石垮塌后,钻机进度止步不前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现场施工时,需根据设计图在现场放样定位,确认无误后,然后钻孔,钻完孔后,先下放外护筒,下方完成后,对桩位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继续钻孔,下放内护筒,内护筒下方完成后,可拔出外护筒,然后向内护筒中下放钢筋笼,之后对钢筋笼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可拔出内护筒,循环使用,降低成本。在浇筑过程中,钢筋笼会上浮影响施工质量,在内护筒中设置防浮机构,用以将浇筑时的钢筋笼固定在内护筒中,避免产生浮动,保证施工质量,减少由于钢筋笼上产生的工程失误以及安全事故。
作为优化,所述防浮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护筒内侧壁上的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内护筒内侧壁上,另一端向向下倾斜延伸形成悬空端,所述弹性杆悬空端绕自身旋转的角度小于所述弹性杆与所述内护筒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90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基础成品保护模板
- 下一篇:一种拉压式预应力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