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回收烟气余热的蒸汽加热提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8223.1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5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顺亮;罗小平;周建阳;陈勇;陈初军;杨仕承;方久文;冯振飞;邓聪;谢鸣宇;张霖;吴迪;甘兵;郭峰;李海燕;王兆涛;骆旭军;付桥知;邹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广绿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回收 烟气 余热 蒸汽 加热 提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余热回收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回收烟气余热的蒸汽加热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
近十年来,由于能源紧张,随着节能工作进一步开展。各种新型,节能先进炉型日趋完善,且采用新型耐火纤维等优质保温材料后使得炉窑散热损失明显下降。采用先进的燃烧装置强化了燃烧,降低了不完全燃烧量,空燃比也趋于合理。然而,降低排烟热损失和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仍进展不快。为了进一步提高窑炉的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烟气余热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途径。
烟气是一般耗能设备浪费能量的主要途径,比如锅炉排烟耗能大约在 15%,而其他设备比如印染行业的定型机、烘干机以及窑炉等主要耗能都是通过烟气排放。烟气余热回收主要是通过某种换热方式将烟气携带的热量转换成可以利用的热量。
目前工业上常用的烟气的热能回收方式由很多,包括换热器预热空气、转底炉等方式,但由于烟气的排放中有毒有害物质较多、尤其是重金属、煤炭灰渣、油类等物质,在食品加工、汤药的煎煮由于对洁净度的要求很高,一般无法直接对烟气余热进行利用,造成能源上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回收烟气余热的蒸汽加热提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烟气回收装置、蒸汽锅炉、蒸汽并联管道和提取罐;
所述烟气回收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用于净化烟气的水膜过滤单元、净化剂喷洒单元和物理过滤单元;
所述蒸汽并联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端、输送管路和并联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蒸汽锅炉连接,用于将所述蒸汽锅炉制备的蒸汽输送至所述蒸汽并联管道;
所述并联端与若干个所述提取罐连接,用于将所述蒸汽并联管道内的蒸汽同时输送至每一个所述提取罐。
优选地,所述水膜过滤单元包括设置于底部的油渣处理器,设于所述油渣处理器上的水体箱,设置于所述水体箱顶端的导流盖。
优选地,所述净化剂喷洒单元包括喷淋室、设于所述喷淋室顶部的净化剂补充盒,以及设置于所述喷淋室底部的净化剂回收槽;所述喷淋室内包括若干用于喷洒净化剂的净化剂雾化喷头。
优选地,所述物理过滤单元包括滤材室和设置于所述滤材室内部用于对烟气净化的物理滤芯。
优选地,所述蒸汽锅炉包括锅体、设于所述锅体内的烟气导流管,以及均设于所述锅体外的液位计、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提取罐包括罐体和蒸汽管;所述蒸汽管与所述并联端连接,并延伸至所述罐体内的底部;
所述罐体还包括与所述蒸汽管连接的蒸汽阀,用于控制输送至所述罐体内的蒸汽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提取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罐体底端的泄压阀门、设于所述罐体的顶端的投料口,以及设于所述罐体外侧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还包括料液并联管道;所述料液并联管道包括与所述提取罐连接的分液管,以及与所述分液管连接的并联管。
优选地,所述分液管还包括料液阀,用于控制料液的加入。
优选地,还包括中控系统;
所述中控系统包括获取模块、控制模块和时间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传感器的数据;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控制;
所述时间模块,用于控制、记录所述提取罐的工作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广绿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广绿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82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