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机智能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4479.5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89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蔺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蔺浩然 |
主分类号: | F04D27/00 | 分类号: | F04D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机 智能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驱动装置,具体为一种风机智能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风机广泛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目前的风机在使用中一般都是手动或者定时控制,比较少的有在人员接近的后会智能控制开闭的风机。比如在电梯里的风机,由于没有智能开闭,所以一直保持常开状态,对于使用频率不是很高的电梯,一直打开的风机就会浪费能源,所以对于以电梯为例的风机中,如果存在当检测人员上电梯后就可以自动打开风机的装置,不仅可以在电梯没人的时候节省能源,还会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打开风机给乘坐人员提供新风。同样在家庭使用中,也可以使用智能驱动装置实现人们的自动控制风机,便于夏天乘凉使用。所以,综上所述一种可以便于检测是否有人员接近后自动开启的风机的驱动装置就显得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智能驱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机智能驱动装置,包括:内部是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与外接电源连接的进线端口和与驱动负载连接的出线端口,所述壳体的正表面还设有感应人体运动的红外装置以及壳体内部置有控制模块和扩载模块;所述外接电源通过进线端口电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内部包括:降低外接电源电压的降压模块,以及接收红外装置信号的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还与扩载模块中的继电器线圈电连接;所述外接电源还并联风机电机且在该并联回路中还串接通过所述继电器控制的开关;所述红外装置的外部还设有菲涅尔透镜,所述菲涅尔透镜的外部还设有相对壳体旋转的调光盒以及开在调光盒表面便于红外信号通过的第一通孔;所述调光盒上还设有相对于所述调光盒旋转的动光圈,以及便于红外信号通过的第二通孔,由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交构成了通光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外轮廓是凹部朝内的圆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线端口与外接风机上的接线盒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接电源上还设有手动电源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菲涅尔透镜加强后的红外线检测是否存在运动信号,再通过可调节的光圈配合红外信号获得了可以随时监测不同有效距离内的活动物体,这样就可以实现智能驱动风机的开启和关闭,对于人员流动较少的场合,风机因为停止运动,可以实现节约电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光盒正面通光道完全打开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光盒正面通光道打开较小缝隙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控制模块、3扩载模块、4进线端口、5出线端口、61红外装置、62菲涅尔透镜、7调光盒、71第一通孔、8动光圈、81第二通孔、9 通光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至3所示,一种风机智能驱动装置,包括:内部是空腔的壳体1,所述壳体1侧壁上设有与外接电源连接的进线端口4和与驱动负载连接的出线端口 5,所述壳体1的正表面还设有感应人体运动的红外装置61以及壳体1内部置有控制模块2和扩载模块3;所述外接电源通过进线端口4电连接控制模块2,所述控制模块2内部包括:降低外接电源电压的降压模块,以及接收红外装置 61信号的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还与扩载模块3中的继电器线圈电连接;所述外接电源还并联风机电机且在该并联回路中还串接通过所述继电器控制的开关;所述红外装置61的外部还设有菲涅尔透镜62,所述菲涅尔透镜62的外部还设有相对壳体1旋转的调光盒7以及开在调光盒7表面便于红外信号通过的第一通孔71;所述调光盒7上还设有相对于所述调光盒7旋转的动光圈8,以及便于红外信号通过的第二通孔81,由所述第一通孔71与第二通孔81相交构成了通光道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蔺浩然,未经蔺浩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44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智能调速功能的风扇
- 下一篇:一种水泵用叶轮以及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