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泡排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3025.6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2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马吉胜;周朝晖;李庆春;廉茂林;张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三德天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2204 | 代理人: | 丁洪学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高***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泡 排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流中的气泡排除的装置即气泡排除器。
背景技术
在生物制药中,由于原料、工艺等因素,生产流程中能产生大量的气体,与生产过程中作为介质或产物的液态物质相接触,会使液流夹杂气泡。液态流体中的气泡会影响液流输送的稳定性、检测仪器的检测精度以及降低其他设备的生产效率,为了减少气泡在生产设备中的输送,有必要在生产流程中设置液流中气泡逸出释放装置。
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气泡的不利影响,在生产流程中都考虑到设置液流中气泡逸出释放装置。(如图1—图4所示)此前所使用的液流中气泡逸出释放装置,包括:由一个封闭的容器形成的液气分离室a,从分离室下部进入分离室的液流导入管b,设在分离室顶端的排气口c,设在分离室下端的液流出口d,连接液流出口的液体导流管。其中,分离室内液流导入管的上端口有两种用于释放气泡的结构形式。一种是连通一段横管的T型管出口的结构e(图1、图2所示),另一种是液流导入管轴向端口封堵、管端侧壁分布散流孔的结构(图3、图4所示)。气泡排出器利用重力作用,使气体和液体自动分离,实现清除气泡的功能。
上述的T型管出口的结构中,流体的初始流速较快,冲击T型三通的顶部管壁,从而向两侧分流,使流体的流速降低,缓慢地施放流体中的气泡。该方案中,流体降低速度的方式为冲击三通内壁并分流减速,流体减速效率低且该过程会产生细小的气泡并在整个装置中形成湍流现象,仅能去除低流速的流体中较大气泡,使用效果差。
上述的液流导入管轴向端口封堵、管端侧壁分布散流孔的结构中,流体的初始流速较快,冲击顶部盲堵件,从而向其他方向分流,使流体的流速降低,缓慢地施放流体中的气泡。该方案中流体降低速度的方式也是冲击减速,流体减速效率低且该过程将产生细小的气泡并在整个装置中形成湍流现象,也仅能去除低流速的流体中较大气泡,使用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泡排除器,用于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中液流中的气泡释出,克服现有的气泡排除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气泡排除器包括:封闭的容器形成的液气分离室,从分离室下部进入分离室的液流导入管,设在分离室顶端的排气口,设在分离室下端的液流出口,连接液流出口的液体导流管。所作的改进是:分离室内液流导入管的上端口为喇叭口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喇叭口形状的液流导入管出口,逐渐、大幅度降低流体在导入管出口处的流速,具有良好的释放液体中混杂的气泡的功能,符合生物制药行业规范的自动排尽的工艺要求。将其用于生物制药中的流体传输过程中的气泡排除,能高效地去除流体中的气泡,提高流体输送的稳定性及检测器的检测精度。维持其他设备的正常生产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构件易于加工制造、无清洁死角,液流在导入管末端减速梯度大、分离气泡效果明显提高。非常适于生物制药行业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液流导入管为T型管出口气泡排除器主视图。
图2是现有的液流导入管为T型管出口气泡排除器侧视图。
图3是现有的液流导入管轴向端口封堵、管端侧壁分布散流孔的气泡排除器主视图。
图4是现有的液流导入管轴向端口封堵、管端侧壁分布散流孔的气泡排除器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气泡排除器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气泡排除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5、图6,本实用新型包括:由一块顶板2、一段玻璃筒3、一块底板5构成便于观察的液体、气体分离室。在分离室上端设置一个气体排出口1,在分离室下端设置液体流出口6。液体流导入管7从分离室下端伸入分离室。液体流导入管上端的出口端设喇叭口形状的出口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三德天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春三德天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30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