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型材拉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0349.4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7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谭连元;陈碧智;梁好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通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00 | 分类号: | B21D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王会龙 |
地址: | 52813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型材挤压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型材拉伸机。
背景技术
在铝型材挤压过程中,由于前端的不均匀冷却,型材会产生变形,需要通过拉伸机将铝型材拉伸矫直。拉伸机包括一个移动拉伸头和一个固定拉伸头,两个拉伸头安装在同一条导轨上。移动拉伸头在导轨上行走定位,型材通过机构输送到钳口内,两个拉伸头的夹钳牢牢夹住型材,固定拉伸头由油缸驱动执行拉伸动作。然而,现有的拉伸机一般存在如下缺陷:
(1)由于下钳口为固定平板,上钳口为指形或者其它类型的夹钳,仅通过上钳口夹持型材,型材的中心和拉伸油缸的中心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此种拉伸机效率低,容易造成型材多余的废料;指形夹钳由于受力面积过小,可能会导致型材夹不牢造成风险;且拧扭时拧扭中心和型材中心错位,导致拧扭效果不佳;
(2)两个拉伸头中间无支撑,拉伸时变形的型材可能会划伤下部的皮带,造成皮带损伤,增加维护成本;
(3)拉伸机机头直接作用在轨道上,无任何保护,容易造成轨道磨损;且轨道与地基一般都是二次浇注水泥固定,更换轨道很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型材拉伸机,其包括第一机头、第二机头、支撑于所述第一机头底部的第一导轨基座、支撑于所述第二机头的第二导轨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基座中间且用于承托型材的支撑机构;
所述第一机头包括第一移动底座、第一夹钳机构和拉伸机构,所述第一移动底座与所述第一导轨基座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夹钳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 底座上,所述第一夹钳机构为对中式平板夹钳,用于夹持型材的一端;所述拉伸机构包括拉伸油缸和油缸支架,所述油缸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导轨基座上,所述拉伸油缸的本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油缸支架上,所述第一移动底座上固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钳本体连接,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拉伸油缸的推杆连接;
所述第二机头包括第二移动底座、第二夹钳机构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移动底座与所述第二导轨基座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夹钳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底座上,所述第二夹钳机构为对中式平板夹钳,用于夹持型材的另一端;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油缸、插销和锁定孔,所述锁定油缸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移动底座上,所述锁定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导轨基座上,所述锁定油缸的推杆与所述插销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插销插入所述锁定孔内,使所述第二移动底座与所述第二导轨基座连接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夹钳机构包括具有虎钳状开口的第一夹钳本体、第一上钳、第一上钳油缸、第一下钳以及第一下钳油缸,所述第一上钳油缸的本体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夹钳本体的虎钳状开口的上部,所述第一上钳油缸的推杆与所述第一上钳连接;所述第一下钳油缸的本体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夹钳本体的虎钳状开口的下部,所述第一下钳油缸的推杆与所述第一下钳连接;所述第一上钳与所述第一下钳正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机头还包括扭拧机构,所述扭拧机构包括扭拧电机、驱动齿轮和弧形齿条,所述第一夹钳本体与所述固定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弧形齿条固设在所述第一夹钳本体且其半径延长线与所述固定轴的中心轴线相交;所述扭拧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轴上,其驱动轴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弧形齿条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机头还包括第一型材导入机构,所述第一型材导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钳本体的虎钳状开口的前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夹钳机构包括具有虎钳状开口的第二夹钳本体、第二上钳、第二上钳油缸、第二下钳以及第二下钳油缸,所述第二上钳油缸的本体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夹钳本体的虎钳状开口的上部,所述第二上钳油缸的推杆与所述第二上钳连接;所述第二下钳油缸的本体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夹钳本体的虎钳状开口的下部,所述第二下钳油缸的推杆与所述第二 下钳连接;所述第二上钳与所述第二下钳正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机头还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电机、驱动齿轮和直线齿条,所述直线齿条固设在所述第二导轨基座上,所述行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移动底座上,其驱动轴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直线齿条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机头还包括第二型材导入机构,所述第二型材导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夹钳本体的虎钳状开口的前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通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通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03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