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7737.7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7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树桐;李锟;刘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机,尤其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污水处理的装置中,有的装置是通过沉淀的方式净化污水,效率较低且处理效果不好;有的装置是直接通过离心机处理污水,而未经沉淀的污水容易造成过滤网堵塞,影响过滤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可以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进液口,管道,第一过滤网,阀门,颗粒收集盒,震动泵,沉淀池,振动棒,震动叶片,螺旋形隔离板,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分离池,第二过滤网,离心仓,电机,转轴,第二出液口,出液仓,叶轮,第三过滤网,排渣口;所述第一过滤网、阀门、颗粒收集盒均设置在第一进液口和沉淀池之间的管道上;所述沉淀池为圆柱形立式结构,内部设有螺旋形隔离板,中心位置设有振动棒和震动叶片,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分离池为圆柱形立式结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排渣口,底部左侧位置设有第二进液口,上部右侧位置设有第二出液口,轴向中心位置设有转轴和叶轮;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叶轮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三过滤网位于第二过滤网的轴向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管道内部,呈椭圆形,第一过滤网下端沿水流方向倾斜安装,且第一过滤网的椭圆周与管道内部密封连接;所述阀门、颗粒收集盒位于第一过滤网下方,且颗粒收集盒通过阀门与管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螺旋形隔离板位于震动叶片径向外侧,在沉淀池内部,隔离出螺旋形的水流通道;污水由管道流入沉淀池后,在螺旋形隔离板的引导下,沿螺旋形的水流通道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由电机驱动的转轴下部伸入分离池,转轴上设有4片互相垂直的叶轮;所述由震动泵驱动的振动棒下部伸入沉淀池,振动棒上设有4片互相垂直的震动叶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第一出液口位于沉淀池底部中心位置,并向沉淀池内部深入一段,防止沉淀到底部的残渣通过第一出液口流入分离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第二过滤网呈圆筒状且与分离池同轴分布;第三过滤网呈圆形,位于第二过滤网下方,且与第二过滤网密封连接形成离心仓;第三过滤网的滤网直径大于第二过滤网的滤网直径,第一过滤网的滤网直径大于第三过滤网的滤网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沉淀池中设有振动棒和震动叶片,提高了与污水的接触面积,振动效果较好;沉淀池中螺旋形隔离板的设置,可以增大污水的通道长度,延长震动沉淀的时间,提高沉淀效果;第一过滤网可以在污水进入沉淀池前滤除大颗粒残渣,防止大颗粒残渣对沉淀池造成损耗,而且第一过滤网对污水残渣滤除后,减少了进入沉淀池和分离池的残渣总量,进而延长了沉淀池和分离池的清洁周期;颗粒收集盒在清洁时只需关闭阀门即可,不会影响整个设备的正常工作;本装置利用第一过滤网和沉淀池先对污水进行处理,再将污水送入分离池,经过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两次过滤,提高了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B—B向剖视图。
图中:1第一进液口,2管道,3第一过滤网,4阀门,5颗粒收集盒,6震动泵,7沉淀池,8振动棒,9震动叶片,10螺旋形隔离板,11第一出液口,12第二进液口,13分离池,14第二过滤网,15离心仓,16电机,17转轴,18第二出液口,19出液仓,20叶轮,21第三过滤网,22排渣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77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干燥空气脱水功能的亚微米级油液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干粉漆雾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