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密封的隔离流体流程装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7583.1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0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乐华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奉化市民联机械密封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4 | 分类号: | F16J15/34 |
代理公司: | 宁波浙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68 | 代理人: | 王明超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密封 隔离 流体 流程 装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械密封的隔离流体流程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机械密封是指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下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机械密封是一种旋转机械的轴封装置,比如离心泵、离心机、反应釜和压缩机等设备。由于传动轴贯穿在设备内外,这样,轴与设备之间存在一个圆周间隙,设备中的介质通过该间隙向外泄漏,如果设备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则空气向设备内泄漏,因此必须有一个阻止泄漏的轴封装置。通常的机械密封都是通过动环和静环之间相抵摩擦来实现密封,在轴的高速运转中,动环和静环之间摩擦产生的大量的热量,而且动环和静环之间的摩擦力也越来越大,对动环和静环造成的损伤很大。一般需要通过在机械密封中注入隔离流体对动环和静环实现降温和润滑,然而现有的机械密封降温和润滑的结构较为复杂,同时需要设置循环泵装置,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密封的隔离流体流程装置结构,其结构简单合理,散热性能好,使用方便快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密封的隔离流体流程装置结构,包括轴套,轴套上依序设置有第一静环座、动环座、第二静环座,动环座外壁套设有环套,第一静环座上设置有第一静环、动环座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静环相配合的第一动环,第二静环座上设置有第二静环,动环座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静环相配合的第二动环,第一静环和第一动环配合形成介质端摩擦副,第二静环和第二动环配合形成大气端摩擦副,第一静环座和第二静环座固定连接在轴套上,动环座与环套固定连接;
第二动环座、轴套与大气端摩擦副之间形成外密封腔,轴套和轴之间形成有环形孔道,第二动环座、轴套与介质端摩擦副之间形成内密封腔,轴套上分别设置有连通环形孔道与外密封腔的第一通孔及连通环形孔道与内密封腔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环套上设置有进流口,动环座上设置有连通进流口与外密封腔的进流通道。
进一步地,环套上设置有出流口,动环座上设置有连通出流口与内密封腔的出流通道。
进一步地,动环座上设置有第一环槽,第二静环座上设置有第二环槽,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通过卡扣轴向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静环座与轴套之间、第二静环座与轴套之间、动环座与环套之间均通过紧定螺钉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隔离流体从大气端的外密封腔流入,通过轴套上的第一通孔,流入轴与轴套间的环形孔道,使外密封腔基本充满液体,从而保证了大气端摩擦副的有效润滑与冷却,从环形孔道流入的隔离流体,经由轴套上的第二通孔,在离心力作用下,抛射向介质端摩擦副内侧,强化了冷却与润滑效果,这对于输送高粘度介质的泵用机械密封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1中,1轴套、2第一静环座、3动环座、4第二静环座、5环套、6介质端摩擦副、7大气端摩擦副、8外密封腔、9内密封腔、10紧定螺钉、11环形孔道、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31进流通道、32出流通道、33第一环槽、34卡扣、41第二环槽、51进流口、52出流口、61第一静环、62第一动环、71第一静环、72第二动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释。
如图1所示的一种机械密封的隔离流体流程装置结构,包括轴套1,轴套1上依序设置有第一静环7161座2、动环座3、第二静环座4,动环座3外壁套设有环套5,第一静环7161座2上设置有第一静环7161、动环座3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静环7161相配合的第一动环62,第二静环座4上设置有第二静环,动环座3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静环相配合的第二动环72,第一静环7161和第一动环62配合形成介质端摩擦副6,第二静环和第二动环72配合形成大气端摩擦副7,第一静环7161座2和第二静环座4固定连接在轴套1上,动环座3与环套5固定连接;
第二动环72座3、轴套1与大气端摩擦副7之间形成外密封腔8,轴套1和轴之间形成有环形孔道11,第二动环72座3、轴套1与介质端摩擦副6之间形成内密封腔9,轴套1上分别设置有连通环形孔道11与外密封腔8的第一通孔12及连通环形孔道11与内密封腔9的第二通孔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奉化市民联机械密封件有限公司,未经奉化市民联机械密封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75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