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支撑钢帽的组合式主变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5153.6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4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忠;郭后二;李昆梅;王浔;丁波;林森;王晓光;尤佳;王得胜;程斌;崔小猛;李松;都伟杰;郑善斌;孙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4 | 分类号: | E02D27/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支撑 组合式 基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主变基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支撑钢帽的组合式主变基础。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地市公司新建或扩建变电站工程时,业主经常要求主变基础满足不同容量的变压器。一期负荷小,利用以前的旧变压器,等负上来时,将换容量大的变压器,要求变压器基础一期一并考虑。目前通常做法是将主变支墩宽度加宽,满足不同容量主变的轨距要求, 传统结构详见附图1、附图2:为了满足轨距要求,支墩宽度一般为800~1000mm;增加基础混凝土工程量,增加了基础结构自重,对地基受力不利。主变基础尺寸增大,水化热较大,因温度应力的存在,基础处内部易出现微裂纹,影响基础强度及耐久性。加宽支墩方案调节范围有限,适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钢帽及其采用该支撑钢帽的组合式主变基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支撑钢帽的组合式主变基础,包括基础基座和支墩,所述的支墩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还包括钢帽,所述的钢帽具有插入型腔、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支墩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一端设置在插入型腔内,并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与钢帽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配合固定。
所述的钢帽具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内注入有混凝土。
所述的钢帽为多个,每两个相邻的钢帽之间设有加强板。
所述的钢帽包括钢帽本体,所述的钢帽本体包括基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斜板、第二斜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侧板上端与基板一侧连接,第二侧板上端与基板另一侧连接,第一斜板一端连接第一侧板下端,第二斜板一端连接第二侧板下端,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均呈倾斜角度设置,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端均与基板下端面连接,第一斜板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板下端,第二斜板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板下端,第一斜板连接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块,第二斜板连接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二卡块;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具有插入型腔。
所述的基板、第一侧板、第一斜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形成第一型腔;所述的基板、第二侧板、第二斜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第二型腔。
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均与基板呈垂直角度,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互平行。
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均与基板呈垂直角度设置,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最大程度减小支墩的设计宽度,与传统主变基础相比节约了大量混凝土量,减轻基础自重,对地基受力有利;支墩加钢帽的设计调节范围大,适用性强;减小了支墩几何尺寸,避免了现浇结构水化热导致的结构内部的微裂纹。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2为传统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变基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帽与主变基础组合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帽与主变基础组合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基础基座100连接支墩200,支墩一侧设有加宽部分300,传统的解决方法增加基础混凝土工程量,增加了基础结构自重,对地基受力不利。主变基础尺寸增大,水化热较大,因温度应力的存在,基础处内部易出现微裂纹,影响基础强度及耐久性。加宽支墩方案调节范围有限,适用性不强。
如图3所示,一种支撑钢帽,包括钢帽本体,所述的钢帽本体包括基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一斜板4、第二斜板5、第一支撑板6和第二支撑板7,第一侧板2上端与基板1一侧连接,第二侧板3上端与基板1另一侧连接,第一斜板4一端连接第一侧板2下端,第二斜板5一端连接第二侧板3下端,第一斜板4和第二斜板5 均呈倾斜角度设置,第一支撑板6和第二支撑板7上端均与基板1下端面连接,第一斜板4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板6下端,第二斜板5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板7下端,第一斜板4连接第一支撑板6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块8,第二斜板5连接第二支撑板7的一端设有第二卡块9;第一支撑板6与第二支撑板7之间具有插入型腔a,上述个板块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或通过螺钉固定为一体。
所述的基板1、第一侧板2、第一斜板4和第一支撑板6之间形成第一型腔b;所述的基板1、第二侧板3、第二斜板5和第二支撑板7之间形成第二型腔c。
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均与基板1呈垂直角度,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未经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滁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51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