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余热回收的外加热高温水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2812.0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8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林进猛;何杰雄;邓财生;汤剑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国能中林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0 | 分类号: | C02F11/1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高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46 | 代理人: | 钟作亮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回收 外加 高温 水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市政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的污泥水解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市政污水处理的副产物,污泥具有“污染物”和“资源”双重属性,一方面富集污水中的病源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和难降解物质等,对环境构成污染威胁,另一方面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具有土地利用价值,经处理可产生沼气,可提供清洁能源。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得到迅速发展,2016年末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2.4%,然而大部分市政污泥未得到规范化的处理处置,据报道,2016年全国各个城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平均值32%左右。而且单位污泥处理量投资和运行成本高是“重水轻泥”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污泥处理处置成为我国城镇污水处理领域的发展重点,提高污泥处理系统效率、资源利用率是解决污泥处理成本高的突破口。厌氧消化技术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污泥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处理技术,水解工艺是厌氧消化的常规预处理步骤,通过微生物细胞壁的破壁和水解,有利于后续厌氧消化的有机物降解率和产气量,有利于改善物料的流动性、卫生性能、脱水性能。现有的污泥水解工艺及设备大都存在水解效率低的问题,而且,污泥堵塞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开发新型的污泥水解工艺与设备具有促进污泥处理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解效率高、能耗低的污泥水解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余热回收的外加热高温水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解罐、循环泵、污泥泵、余热回收器、导热油炉、列管式换热器;其中,余热回收器包括第一回热盘管、第二回热盘管,所述列管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盘管、第二换热盘管;所述污泥泵物料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回热盘管入口相连;所述第一回热盘管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换热盘管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盘管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水解罐中部的污浆入口相连,所述水解罐中上部、中下部分别设水解液出、入口,并通过管道分别与设于水解罐外的循环泵的进、出口相连,所述水解罐顶部设有排气管,底部设有排砂管,所述水解罐上部设水解液出口,水解液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回热盘管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回热盘管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该装置外的后续工艺相连,所述列管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盘管的出、入口通过管道分别与导热油炉的导热油循环系统进、出口相连。
更优级的,所述水解罐1高径比为8-15。
更优级的,所述水解罐1的直径为0.5-5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布置在水解罐之外的导热油炉,使得装置功能构成模块化,更便于维修;导热油炉采用管道化布置,使污浆加热处流速极大加快,从而大大减小了结垢的可能性。
2、水解罐设计上采用大高径比参数,结构上单独简单,内部无突出部件,使水解反应更均匀、更彻底,气、液、固分层性和排放更好,不需循环水解。
3、水解罐中部使用循环泵,将反应后降温的水解液、刚进入的高温污浆进行混合,使反应程度更均匀、反应温度更稳定。
4、使用水解液余热回收器,具有冷却水解液和加热污浆的双重效果,降低该系统的综合能耗。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带余热回收的外加热高温水解装置,包括水解罐1、循环泵2、污泥泵3、余热回收器4、导热油炉5、列管式换热器6。其中,余热回收器4包括第一回热盘管41、第二回热盘管42,所述列管式换热器 6包括第一换热盘管61、第二换热盘管62。所述污泥泵3物料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回热盘管41入口相连;所述第一回热盘管4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换热盘管61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盘管6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水解罐1中部的污浆入口10相连。
所述水解罐1中上部、中下部分别设水解液出、入口,并通过管道分别与设于水解罐1外的循环泵2的进、出口相连,所述水解罐1顶部设有排气管7,底部设有排砂管8,所述水解罐1上部设水解液出口9,水解液出口9通过管道与第二回热盘管42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回热盘管4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该装置外的后续工艺相连,所述列管式换热器6的第二换热盘管62的出、入口通过管道分别与导热油炉5的导热油循环系统进、出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国能中林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国能中林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28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水井污泥调剖用过滤罐橇
- 下一篇:一种3D玻璃热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