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感应发光的汽车启动夹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0999.0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5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波;陈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广为电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17;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感应 发光 汽车 启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启动夹,尤其涉及一种具备自动感应发光功能的汽车启动夹。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行的带灯汽车启动夹都是四把夹子带一根并线,夹子上面有电池1、开关2、铜片3和LED 4构成回路,使用时直接捏合夹子就可以控制开关2,从而使得LED 4灯亮或者灯灭,从而在晚上车辆出现故障使用的时候,防止晚上视线不好,无法正确连接汽车启动夹。由于现有的带灯结构组装复杂,电池也很容易松动,另外,黑暗中不好拾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自动感应发光的汽车启动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感应发光的汽车启动夹,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四个启动夹,该四个启动夹中的一个或多个启动夹中包括一线路板、一电池、一铜片电池盒、一光线人体双重感应器和一照明灯;
该线路板上设置有一为该线路板的负极的金属凸起,该铜片电池盒的左右两个铜片嵌设于该线路板上,该铜片电池盒的一个铜片连接该线路板的正极、另一个铜片连接该金属凸起,该电池的正极与该铜片电池盒的一个铜片相接触、负极与该铜片电池盒的另一个铜片相接触,该光线人体双重感应器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电连接该电池的正负极、第三引脚电连接该照明灯的一端,该照明灯的另一端电连接该金属凸起,该第三引脚为该光线人体双重感应器的常开和常闭的输出端。
较佳地,该线路板为PCB板(印刷电路板)。
较佳地,该照明灯为LED(发光二极管)。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启动夹在启动夹中增设自动感应发光功能,还组装方便,更换电池也很便利,外观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带灯汽车启动夹中带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自动感应发光的汽车启动夹的结构示意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感应发光的汽车启动夹,其包括四个启动夹,该四个启动夹中的一个或多个启动夹中包括一PCB板5、一电池6、一铜片电池盒7、一光线人体双重感应器8和一LED 9。
该PCB板5上设置有一为该PCB板5的负极的金属凸起,该铜片电池盒7的左右两个铜片嵌设于该PCB板5上,该铜片电池盒7的一个铜片连接该PCB板5的正极、另一个铜片连接该金属凸起,该电池6的正极与该铜片电池盒7的一个铜片相接触、负极与该铜片电池盒7的另一个铜片相接触,该光线人体双重感应器8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电连接该电池6的正负极、第三引脚电连接该LED 9的一端,该LED 9的另一端电连接该金属凸起,该第三引脚为该光线人体双重感应器8的常开和常闭的输出端。
当白天使用时,因为光线原因使得LED 9基本不亮,可以有效节省电量。晚上需要使用时,在光线和人体红外双重感性作用下,使用者一接近夹子线,LED 9就会自动灯亮,可以有效起到照明作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广为电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广为电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09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