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相共模电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63449.6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8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胡诗立;龚长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立宇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7/00 | 分类号: | H01F37/00;H01F27/30;H01F27/26;H01F27/29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李捷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电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共模电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相关的电子电器设备中的三相共模电感。
背景技术
共模电感(Common mode Choke),也叫共模扼流圈,其用于过滤电路中共模的电磁干扰信号,共模电感实质上是一个双向滤波器:一方面要滤除信号线上共模电磁干扰,另一方面又要抑制本身不向外发出电磁干扰,避免影响同一电磁环境下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目前,现有的一些共模电感,其磁环多为立式设置,以便于线圈的出线端直接插在电路板上的焊盘孔内进行焊接,但是该类共模电感在过锡炉焊接的过程中仍然较为不便。另外,一些共模电感,尤其是三相共模电感之间的引脚之间的距离设置不合理,也导致共模电感的电气性能不够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相共模电感,该三相共模电感具有焊接方便、电气性能可靠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三相共模电感,其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上的磁环,磁环上绕制有三组圈数相同的线圈,每相邻两组线圈之间设置有绝缘隔板,各线圈的引线端与设置于底板上相应的引脚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过锡板。
优选地,所述磁环卧设于所述底板上;较佳地,所述磁环通过绝缘胶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绝缘胶为环氧树脂。
优选地,各引脚之间的最短距离为20mm;各绝缘隔板均匀分布于所述磁环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相共模电感,其通过在底板的底部两侧设置过锡板,使得该三相共模电感在焊接时十分方便;同时,通过将磁环卧设于底板上,并用环氧树脂将磁环和底板固定,再将各引脚之间的最短距离限制为20mm,从而使得该三相共模电感的电气性能的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三相共模电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三相共模电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三相共模电感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号为:1-底板,2-磁环,3-线圈,4-绝缘隔板,5-引脚,6-过锡板,7-绝缘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以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相关的电子电器设备中的三相共模电感为例,其包括底板1和设置于底板1上的磁环2,磁环2上绕制有三组圈数相同的线圈3,每相邻两组线圈3之间设置有绝缘隔板4,以防止各线圈3相互接触,线圈3的引线端与设置于底板1上相应的引脚5连接,所述底板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过锡板6。优选地,各绝缘隔板4均匀分布于所述磁环2上,各线圈3也均匀设置于所述磁环2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相共模电感,其通过在底板1的底部两侧设置过锡板6,使得该三相共模电感在焊接时十分方便。这是因为,由于产品(三相共模电感)的PIN脚直径过大,通过添加所述过锡板后,产品过波峰焊时能让锡更加容易透入产品PIN脚与底板之间的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磁环2卧设于所述底板1上;本实施例中的磁环2是通过绝缘胶7固定在底板1上的,所述绝缘胶7优选为环氧树脂。
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良好的电气性能,各引脚之间的最短距离为20mm,且任意两引脚之间的最大距离不超过45mm。在本实施例中,共模电感的引脚共有六个引脚,六个引脚分为两组:三个内引脚和三个外引脚;每组线圈3的两引线端分别连接一个内引脚和一个外引脚。三个内引脚的连线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三个外引脚的连线同样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引脚之间的距离和结构设置,使得共模电感器的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现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立宇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立宇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634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8英寸单片高温碳化硅外延生长室结构
- 下一篇:一种缫丝后的真丝的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