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沙塘鳢幼苗培育设施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0259533.0 申请日: 2017-03-17
公开(公告)号: CN206641215U 公开(公告)日: 2017-11-17
发明(设计)人: 张寿祥;马开斌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东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K63/00 分类号: A01K63/00;A01K63/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24751 江苏省盐***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沙塘鳢 幼苗 培育 设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类养殖设施,具体为沙塘鳢幼苗培育设施,属于淡水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沙塘鳢俗称“虎头沙”,是淡水中的一种小型底栖类凶猛鱼,专以小鱼、小虾及水中浮游生物为食,平时喜欢潜伏在水中固物表面,常见于码头、桥桩、闸口等水中硬物体表面,一般在水质清澈区域捕食。每年春季喜欢在水中杂物缝隙中筑巢产卵,但因自然环境中的沟河塘口水被污染,水质变差,加之人们使用自来水导致河边码头越来越少,适合沙塘鳢的生存空间也随这减少,因此近些年来在野外河泊已难觅其踪影,由于沙塘鳢的肉质细嫩、鲜美而深受欢迎,其经济值也有所提升。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孵化培育沙塘鳢已获得成功,但人工孵化培育的沙塘鳢幼苗只有1-3mm大小,且脱膜初期进食困难,如果在幼苗初期就投入池塘放养,因其经不起池塘大环境中的水流冲击及其他杂鱼攻击,加之其觅食因难,存活率较低,从而影响了其有经济价值的实现。因此提高沙塘鳢幼苗中后期的存活率就成了急需攻克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沙塘鳢幼苗投放后的存活率,采用人工模拟的适合沙塘鳢生存的环境对沙塘鳢幼苗进行培育,将沙塘鳢幼苗培育成20-30mm沙塘鳢大规格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釆取以下技术方案:

沙塘鳢幼苗培育设施,包括室内设施部分,所述室内设施部分包括水池、水槽、细网、水处理系统、增氧系统及恒温控制系统;所述水槽为4组,每组6~10个,依序排列在池底,每个水槽底部都铺设细网;所述水处理系统由储水箱、进水管、排水口组成;所述增氧系统包括增氧机、增氧管,所述池底中心偏一侧处配置两个加氧头;所述恒温控制系统包括水池、罩设于水池上方的阳光大棚,所述阳光大棚由设置在水池四周的温棚墙、水池顶部的棚顶膜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水池、水处理系统、增氧系统及恒温控制系统均安装在阳光大棚内,所述温棚墙、棚顶膜均由透光性膜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水槽用食品级材料制作,细网尺寸至少为18目筛。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培育设施还包括室外设施部分,所述室外设施部分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大池塘、铺设在池四周及底部的无毒薄膜、垫层、捕苗细网,所述大池塘边角处开设一取苗池,所述取苗池内设置顶部开口的网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大池塘内部设置若干小池塘。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垫层为在池底铺设的碎砖或石子,垫层厚度为18~22c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取苗池四周及底部铺设砖墙贴面砖,网箱上口各边与取苗池口边密接,网箱网眼尺寸至少为18目筛。

本实用新型室内设施部分配置水处理系统、增氧系统及恒温控制系统,保证水、氧、温符合沙塘鳢幼苗的生存需要。室内、室外两部分设施的设置,便于室外适应性弱的幼苗4周龄后移到室外培育池进行适应培养。大池塘内部设置若干小池塘,便于培育不同批号的沙塘鳢幼苗。大池塘池底垫层的设置,为沙塘鳢营造一个无泥浆的清洁环境,在池底表面加一层捕苗细网,用于回捕幼苗。

附图说明

图1为室内池及阳光大棚组合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C-C向视图;

图3为室外池俯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A向视图。

附图1、2中,1为增氧机、2为储水箱、3为排水口、4为增氧管、5为进水管、6为水槽、7为温棚墙、8为细网、9为棚顶膜;附图3、4中,2-1为无毒薄膜、2-2为捕苗细网、2-3为取苗池、2-4为垫层、2-5室外池。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所示,室内设施部分建有水槽6,每个水槽6的长4m宽2m深0.6 m,多个水槽6组合成附图1所示的组合,将组合的水槽6置于阳光大棚内,且在阳光大棚内设置一只静置处理水的30T储水箱2和增氧机1,每个水槽6中设有的进水管5与储水箱2相连通以适时对池中换水,设有的增氧管4与增氧机1相连通以适时对池中增氧;排水口3与虹吸管相连,温棚墙7的顶部为棚顶膜9,棚顶膜9和棚四周侧面为透光性膜,从而保证了棚内的光照和温度;水槽6的底部铺设一层18目筛的细网8可放便取苗,取苗时慢慢上抬底部的细网8,并向一端折返,逐步缩小,最后用容器带水取出。将前期培育的幼苗按投放到水槽6中,每只水槽放养密度5000尾左右,池中水深在0.4-0.5m之间;

投放的第1周内喂食在鱼用消毒液中浸5秒钟的轮虫,同时投喂适量的蛋黄和豆浆,投放的2到3周内加喂红虫,投放的3到4周内再加喂蚊子、青蜓等水中幼体及杂鱼肉糊。

如附图3、4所示,按东西30m南北20m深1m建成室外池。在池的四周及底部铺设无毒薄膜2-1,无毒薄膜2-1上铺20cm厚碎砖或石子的垫层2-4,垫层2-4上方设置一层捕苗细网2-2,同时在池边角处开一个长2m宽2m深0.6m 的取苗池2-3,取苗池2-3铺设砖墙贴面砖,同时用做一个同等尺寸的开口网箱铺设于取苗池2-3中。将要室内池培育4周后的幼苗按300 -600尾/m2投放到室外池2-5中,喂养蚊子、青蜓等水中幼体及杂鱼肉糊等,待单个幼苗长度达22mm左右时取出幼苗投放到大塘放养,取苗时拉动和抖动铺在池中的捕苗细网2-2,把幼苗随水位降低赶到取苗池2-3的网箱中,用器具带水取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95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