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无线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7849.6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8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归新;杨斌;彭艺;金申义;候风南;赵葆涵;郑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50/1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无线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特别是一种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正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符合无线充电联盟标准的无线充电现在越来越普及,无线充电联盟无线充电原理,系统由发射端和接收端构成,发射端主要由单片机控制单元、电力传输单元、通讯单元、和初级线圈单元构成,接收端主要由控制单元、电力接收单元、通讯单元、屏幕显示模块、负载单元和负载构成,通过电磁感应技术,将能量通过初级线圈传输给接收端的次级线圈。无线充电器的睡眠系统设计:根据无线充电联盟的协议设计,发射端的睡眠待机工作期间通过线圈向外发送信号,监控表面是否有物体,是否有物体拿开,如果系统接收到有协议规定的回应,那么发射端就开始与接收端建立进一步的通讯,通讯成功后开始充电。如果没有接收到回应,系统将在一段时间后再一次的发射信号和监听回应,在睡眠模式下,大部分时间是没有手机在充电器上的,因此会造成能量损耗,不符合节能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利用压力传感器技术,检测无线充电器底座上压力的变化,若检测到无线充电器底座上有手机,则打开无线充电模块,若没有检测到手机的情况下,则系统一直处于睡眠模式,从而降低功耗,取到节能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电源部分和接收部分,所述电源部分包括交直流供电模块,交直流供电模块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电源管理模块与继电器连接,继电器通过功率放大器与第一耦合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还通过频率振荡器与功率放大器连接;还包括第一单片机,所述第一耦合线圈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A/D转换器与第一单片机连接,第一单片机还与继电器连接;
所述接收部分包括第二耦合线圈,第二耦合线圈通过整流稳压器与恒流充电模块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单片机,第二单片机与整流稳压器及恒流充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还与LCD充电显示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耦合线圈设于充电台的内侧表面,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充电台的外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单片机通过三极管驱动电路连接继电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单片机和第二单片机采用STM32F103ZET6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无线充电装置,采用上述结构是为了降低无线充电器的功耗而提供的一种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利用压力传感器技术,检测无线充电器底座上是否有手机,若有则打开无线充电模块,若没有则系统一直处于睡眠模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力传感器的装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图中:第一耦合线圈1,充电台2,压力传感器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电源部分和接收部分,所述电源部分包括交直流供电模块,交直流供电模块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电源管理模块与继电器连接,继电器通过功率放大器与第一耦合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还通过频率振荡器与功率放大器连接;还包括第一单片机,所述第一耦合线圈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A/D转换器与第一单片机连接,第一单片机还与继电器连接;
所述接收部分包括第二耦合线圈,第二耦合线圈通过整流稳压器与恒流充电模块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单片机,第二单片机与整流稳压器及恒流充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还与LCD充电显示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耦合线圈1设于充电台2的内侧表面,所述压力传感器3设于充电台2的外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单片机通过三极管驱动电路连接继电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单片机和第二单片机采用STM32F103ZET6单片机。STM32F103ZET6该单片机有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以及抗干扰能力特强等优点。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中主要由全桥整流电路构成,主要作用是将输入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所述压力传感器采用PN30压力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7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MS断线保护电路
- 下一篇:一种电机变截面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