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剪机气缸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3904.4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3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涛;顾洪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铝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25/02 | 分类号: | B23D25/02;F15B15/14;F15B15/2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4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剪机 气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剪机气缸。
背景技术
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空气在发动机气缸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在压缩机气缸中接受活塞压缩而提高压力。涡轮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等的壳体通常也称“气缸”。气缸的应用领域:印刷(张力控制)、半导体(点焊机、芯片研磨)、自动化控制、机器人等。
现有气缸多为单动型气缸,在外接气源的推动下,实现的功能比较单一。另外现有气缸结构复杂,在工作中的故障点较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飞剪机气缸,该气缸结构简单合理,生产维护方便,且使用成本较低。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飞剪机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轴向两端均开口的缸体,缸体一端固定后盖,另一端固定前盖,活塞杆从前盖的通孔中伸入缸体内,并在活塞杆伸入缸体内的端部固定连接活塞,活塞的圆周表面设置一圈凹槽,凸环将所述凹槽均分为两个容置槽,每个所述容置槽中均设置一个活塞杆密封圈,所述活塞杆密封圈一侧压紧于容置槽的槽底部,另一侧抵靠于缸体内壁;所述缸体表面设有连通内腔的气孔,前盖内孔与活塞杆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密封;前盖设有连通缸体内腔的前盖气孔,后盖设有连通缸体内腔的后盖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轴向两端均具有径向的收口部,前盖通过第二螺栓与缸体紧固连接,后盖通过第一螺栓与缸体紧固连接,第一螺栓上套设弹性垫圈,并在第一螺栓的螺栓头部紧固连接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通过圆螺母锁紧固定于活塞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孔包括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沿缸体表面轴向设置,第二气孔大致位于缸体轴向的中间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与活塞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外端面紧固连接顶杆,顶杆外端固定钢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密封圈有两个,两个第一密封圈分别设置于前盖内孔中的两个槽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密封圈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一支臂置于容置槽中,第二支臂抵靠于缸体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环与缸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与前盖及后盖之间分别设置衬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单合理,针对现有气缸结构复杂,在使用中存在故障率高的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使得产品生产制造成本较低,在使用中具有较低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中,包括钢板1、顶杆2、前盖3、活塞杆4、缸体5、活塞6、圆螺母7、后盖8、活塞杆密封圈9、第一支臂9-1、第二支臂9-2、第一螺栓10、螺母11、弹性垫圈12、第二螺栓13、第一密封圈14、第二密封圈15、衬垫16、第三气孔17、第一气孔18、第二气孔19、前盖气孔20、后盖气孔21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飞剪机气缸,包括一个轴向两端均开口的缸体5,缸体5一端固定后盖8,另一端固定前盖3,活塞杆4从前盖3的通孔中伸入缸体5内,并在活塞杆4伸入缸体5内的端部固定连接活塞6,活塞6的圆周表面设置一圈凹槽,凸环将所述凹槽均分为两个容置槽,每个所述容置槽中均设置一个活塞杆密封圈9,所述活塞杆密封圈9一侧压紧于容置槽的槽底部,另一侧抵靠于缸体5内壁;所述缸体5表面设有连通内腔的气孔,前盖3内孔与活塞杆4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14密封;前盖3设有连通缸体5内腔的前盖气孔20,后盖8设有连通缸体5内腔的后盖气孔21。
缸体5轴向两端均具有径向的收口部,前盖3通过第二螺栓13与缸体5紧固连接,后盖8通过第一螺栓10与缸体5紧固连接,第一螺栓10上套设弹性垫圈12,并在第一螺栓10的螺栓头部紧固连接螺母11。
活塞6通过圆螺母7锁紧固定于活塞杆4上。
气孔包括第一气孔18、第二气孔19、第三气孔17,第一气孔18、第二气孔19、第三气孔17沿缸体5表面轴向设置,第二气孔19大致位于缸体5轴向的中间位置。
活塞杆4与活塞6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15。
活塞杆4外端面紧固连接顶杆2,顶杆2外端固定钢板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铝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铝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39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