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保护套的汽车线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253717.6 | 申请日: | 2017-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6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 发明(设计)人: | 顾步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凯比克希线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6 | 分类号: | H02G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套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线束保护套。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
目前汽车线束在使用时,有时候需要将小直径的汽车线束与大直径的汽车线束连接在一起,这样连接处暴露在外面容易受到损伤,现在一般通过胶带将小直径的汽车线束和大直径的汽车线束绑在一起,由于胶带的粘性比较强,使得小直径的汽车线束和大直径的汽车线束不方便在检修时拆下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束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保护套的汽车线束,包括线束,线束上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括波纹保护软管、位于所述波纹保护软管上端的梯形套筒A、位于所述波纹保护软管下端的梯形套筒B、位于所述梯形套筒A上方的小直径套筒、位于所述梯形套筒B下方的大直径套筒;在所述小直径套筒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座,并在所述小直径套筒内设置有压紧环A,并在所述压紧环A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弹簧座相对应的第二弹簧座,并在相互对应的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A;在所述大直径套筒内设置有多个第三弹簧座,并在所述大直径套筒内设置有压紧环B,并在所述压紧环B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三弹簧座相对应的第四弹簧座,并在相互对应的第三弹簧座和第四弹簧座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B。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波纹保护软管、梯形套筒A、梯形套筒B、小直径套筒以及大直径套筒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的波纹保护软管、梯形套筒A、梯形套筒B、小直径套筒以及大直径套筒内部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紧弹簧A和压紧弹簧B均为圆柱形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紧环A和压紧环B的内壁上设置有弹性保护层,能够防止小直径的汽车线束和大直径的汽车线束外表面损伤。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保护套套在小直径的汽车线束和大直径的汽车线束的连接处,波纹保护软管对准连接处,在压紧弹簧A和压紧弹簧B的作用下,利用压紧环A压在小直径的汽车线束的外表面,利用压紧环B压在大直径的汽车线束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进行拆卸与安装,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带保护套的汽车线束,包括线束,线束上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括波纹保护软管1、位于所述波纹保护软管1上端的梯形套筒A2、位于所述波纹保护软管1下端的梯形套筒B3、位于所述梯形套筒A2上方的小直径套筒4、位于所述梯形套筒B3下方的大直径套筒5;在所述小直径套筒4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座6,并在所述小直径套筒4内设置有压紧环A7,并在所述压紧环A7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弹簧座6相对应的第二弹簧座8,并在相互对应的第一弹簧座6和第二弹簧座8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A9;在所述大直径套筒5内设置有多个第三弹簧座10,并在所述大直径套筒5内设置有压紧环B11,并在所述压紧环B1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三弹簧座10相对应的第四弹簧座12,并在相互对应的第三弹簧座10和第四弹簧座12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B13。
所述波纹保护软管1、梯形套筒A2、梯形套筒B3、小直径套筒4以及大直径套筒5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的波纹保护软管1、梯形套筒A2、梯形套筒B3、小直径套筒4以及大直径套筒5内部相通。
所述压紧弹簧A9和压紧弹簧B13均为圆柱形弹簧。
所述压紧环A7和压紧环B11的内壁上设置有弹性保护层,能够防止小直径的汽车线束和大直径的汽车线束外表面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凯比克希线束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凯比克希线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37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