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对模仁修模的3D打印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2205.8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2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孙侥鲜;闫国栋;谢守德;王长明;徐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B22C9/18;B33Y3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23 | 代理人: | 方艳平 |
地址: | 52384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模仁修模 打印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模仁修模的3D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仁需要在特征上增加形状,一般可以采用焊接、整个模仁降面或者3D打印修模等方式进行。
其中采用焊接的方式处理会有以下几点缺点:焊接部分会有沙孔出现;模仁上增加形状,焊接面与原模仁接触表面结合力较弱,模仁的使用寿命缩短;不能焊接大面积的形状,焊接工艺有局限性;无论何种焊接方法,焊后总是有焊接残余应力存在,只是不同方法的残余应力大小不同而已,焊接的模仁同时由于热影响区的急冷,在碳含量较高的条件下,容易产生淬火马氏体,容易产生裂纹;焊接过程中控制不到位,容易产生气孔、夹渣、未熔合、未焊透等缺陷;从而导致缩短模仁的使用寿命。
而采用整个模仁降面的方式,会有以下几点缺点:加工时间长,影响开发周期进度;模仁上整体降面与他相对应的零件,如模架等都需要一起整体降面,增加加工时间与修模难度;模仁上会有与其他零件配合的面,如滑块、斜销等。待模仁整体降面后,所有与之配合的面都需要钳工重新配模,配模NG后还需要重新按照实际的配模问题重新加工;从而导致增加配模的难度与加工时间。
目前传统的3D打印修模方式存在以下一些缺陷:传统的3D打印机台所配的刮刀长度是大于基板的长度,那么必须保证模仁修模面为最高面且必须为平面;而如果修模面较低,则需要将修模面以上的部分全部去掉,加工量大,且需要重新配模,从而导致增加加工时间与修模难度。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针对模仁修模的3D打印设备,缩短了加工时间与降低修模难度,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对模仁修模的3D打印设备,包括工作台、送粉仓、收粉仓和刮刀机构,所述送粉仓和所述收粉仓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左右两侧,所述工作台用于固定待修模的模仁,所述刮刀机构可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刮刀机构包括刮刀,所述刮刀的宽度小于所述模仁的待修模面所处于的凹槽的宽度,以让所述刮刀可从所述送粉仓穿过所述模仁的待修模面处移动至所述收粉仓处。
优选地,所述刮刀机构还包括刮刀固定板,在所述刮刀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固定孔,所述刮刀固定连接在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孔上。
优选地,各个所述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为10~15mm。
优选地,所述刮刀的高度为15~50mm。
优选地,所述送粉仓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所述工作台的一侧。
优选地,在所述送粉仓的左右两侧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固定所述送粉仓的前后挡板。
优选地,在所述送粉仓的左右两侧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固定所述送粉仓的前后挡板,各个所述卡槽之间的间距等于各个所述固定孔之间的间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的焊接工艺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设备对模仁进行修模的打印面与原零件面之间不会有残余应力存在,不产生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增加了模仁的使用寿命;与传统的模仁降面的方式相比,节省了加工时间,提高了开发周期进度,3D打印只需要变更模仁的局部特征,模仁上原本已经配好的配合面就不需要作变更,从而简化了修模的方法;与传统的3D打印设备相比,不需对修模面以上的部分进行处理,使得缩短了加工时间与降低修模难度,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针对模仁修模的3D打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3D打印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图;
图4是采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针对模仁修模的3D打印设备修模完成的模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22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