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能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1614.6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7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虹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16 | 代理人: | 戴翔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原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能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热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温度控制电路在温度控制方面因为存在共模电压,所以其测量精度不是特别准确,且现有的温度控制电路中在许多场合有其局限性,究其原因是在温度控制电路上没有预警部分,导致温度控制电路不能很好的应用于一些需要警报系统的工作场合,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是单独加装报警器,五次一来不仅在预警方便不精确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在加装的过程中耗时耗力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故而如何能事半功倍的解决这一问题成了本领域从业人员亟需研究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能控制系统,包括直流电源、温度传感器、预警电路IC1、电线连接器IC3、上拉电阻R4、光耦合器U、三极管Q1、二极管V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5与电阻R6,所述预警电路IC1、电线连接器IC3并联于所述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电阻R2,所述电阻R1与电阻R2串联,所述电阻R1与电阻R2的公共端连接于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电阻R3,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于直流电源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电阻R3通过光耦合器U连接于预警电路IC1,所述光耦合器U与IC1的公共端连接一上拉电阻R4,所述IC1连接一电阻R5,所述电阻R5连接有一二极管VD1,该二极管VD1的正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电阻R1与电阻R2的阻值比为1.8;
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
优选地,所述光耦合器的型号为PC817A—C系列;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光耦合器加入温度监测控制电路可以有效的提高温度检测的精确度,将预警电路加入温度监测电路从而有效的扩展温度监测控制电路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其中,IC1-预警电路、IC2-电线连接器、R4-上拉电阻、U-光耦合器、Q1-三极管、VD1-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直流电源、温度传感器、预警电路IC1、电线连接器IC3、上拉电阻R4、光耦合器U、三极管Q1、二极管V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5与电阻R6组成,所述直流电源并联有预警电路IC1与电线连接器IC2,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输出端连接于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有电阻R1与电阻R2,所述电阻R1与电阻R2串联,所述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的阻止比为1.8,所述电阻R1与电阻R2的公共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于电阻R1与直流电源的公共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电阻R3,所述电阻R3通过光耦合器U与预警电路IC1连接,所述预警电路IC1并联有一电阻R6,该电阻R6连接于光耦合器U的输出端,所述预警电路IC1连接一电阻R5,所述电阻R5连接于直流电源,所述电阻R5与预警电路IC1的公共端连接一二极管VD1,该VD1的正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虹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虹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16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蒸发设备
- 下一篇:一种乙丙橡胶胶液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