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铜废液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7750.8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5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锡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林信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25C1/12;C22B7/00;C22B15/0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液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废液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铜废液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今的机械、汽车制造等行业,电镀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加工环节,而作为电子部件和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的印制电路板就需要镀铜,这就使得印制电路板在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铜废液,如不加回收系统,会让废水中的铜离子白白的浪费,还会产生一定的处理费用。目前,该废水处理常采用化学软沉淀法处理使铜离子生成沉淀后达标排放来处理;该方法提取率不高,易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铜废液回收系统,使处理后的水的铜含量极小,可回收再利用,不但节省水资源,还对铜进行回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铜废液回收系统,它按流水线方向依次排列有沉降池、缓冲池、过滤柱、电解池、第一树脂罐、第二树脂罐、第三树脂罐、检测池和水回收池;所述电解池的上方设置有整流机;所述第一树脂罐附近还设置有洗脱液罐;所述检测池的底部设置有铜离子检测器;所述沉降池的出水端通过泵连接缓冲池的进水端;所述缓冲池的出水端连接过滤柱的一端;所述过滤柱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口;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口通过泵连接电解池的进水端;所述电解池的出水端通过泵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口;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口连接第一树脂罐的入口;第一树脂罐的出口连通第二树脂罐的入口;第二树脂罐的出口连接第三树脂罐入口;第三树脂罐的出口连接有第三三通阀的第一口;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口连接检测池的进水端;所述检测池的出水端连接通过泵连通水回收池;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口与检测池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口通过泵与电解池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口与洗脱液罐连通。
所述沉降池的进水端连接含铜废液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铜废液回收系统,先去除废液内的颗粒物,过滤后进行电解,提取部分铜,再进行吸附、洗脱和电解得到剩余的铜,废水达标后,即可回收再利用,不但节省水资源,还对铜进行回收,避免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含铜废液回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铜废液回收系统,它按流水线方向依次排列有沉降池1、缓冲池2、过滤柱3、电解池4、第一树脂罐6、第二树脂罐7、第三树脂罐8、检测池9和水回收池15;所述电解池4的上方设置有整流机5;所述第一树脂罐7附近还设置有洗脱液罐11;所述检测池9的底部设置有铜离子检测器10;所述沉降池1的出水端通过泵16连接缓冲池2的进水端;所述缓冲池2的出水端连接过滤柱3的一端;所述过滤柱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三通阀12的第一口;所述第一三通阀12的第二口通过泵16连接电解池4的进水端;所述电解池4的出水端通过泵16连接第二三通阀13的第一口;所述第二三通阀13的第二口连接第一树脂罐6的入口;第一树脂罐6的出口连通第二树脂罐7的入口;第二树脂罐7的出口连接第三树脂罐8入口;第三树脂罐8的出口连接有第三三通阀14的第一口;所述第三三通阀14的第二口连接检测池9的进水端;所述检测池9的出水端连接通过泵16连通水回收池15;所述第一三通阀12的第三口与检测池9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14的第三口通过泵16与电解池4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13的第三口与洗脱液罐11连通。
所述沉降池1的进水端连接含铜废液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林信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林信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77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