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频繁充放电场合的触发器用电容器及其电容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1108.9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2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竞泽;徐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国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2 | 分类号: | H01G4/32;H01G4/33;H01G4/00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频繁 放电 场合 触发 器用 电容器 及其 电容 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频繁充放电场合的触发器用电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D)启动的电子触发器是通过高压触发二极管和储能电容储能放电并产生脉冲高压的照明配件。触发器回路的储能电容通常选型为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在很长的使用寿命周期内需要频繁承受HID灯在日常关闭和点亮过程中需要的高频脉冲电流冲击,同时HID灯的高温辐射和触发器的密闭设计,要求金属化薄膜需要承受超过 105℃的高温环境的耐高温能力。目前用于触发器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因为材料及工艺的局限,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因无法长期承受高温及高频脉冲电流而容量衰减甚至击穿的失效现象,导致HID灯无法点亮。由于 HID灯在安装更换成本(户外高层)及安全性要求(汽车)非常高,所以要求触发器用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必须具备可靠的耐高温和耐脉冲电流冲击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频繁充放电场合的触发器用电容器及其电容芯子,使得所述触发器用电容器具备耐高温及高频脉冲电流冲击的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频繁充放电场合的触发器用电容器的电容芯子由内金属化薄膜及外金属化薄膜层叠后卷绕形成,所述内金属化薄膜包括内基膜及位于所述内基膜外侧的内金属镀层,所述外金属化薄膜包括外基膜及位于所述外基膜外侧的外金属镀层,所述外金属化薄膜的两端分别超出所述内金属化薄膜稍许,所述外基膜于其中间形成有将所述外金属镀层分隔开的间隔部,所述外金属镀层的两端缘形成加厚部,所述加厚部的边缘呈波浪型结构。
较佳地,所述内基膜两端分别超出所述内金属镀层稍许形成留边部,以加强所述内金属化薄膜与所述外金属化薄膜之间的绝缘爬电距离。
较佳地,所述外金属化薄膜的两端分别超出所述内金属化薄膜的距离为 1mm。
较佳地,所述内金属镀层及外金属镀层采用锌铝复合结构。
较佳地,所述加厚部的波浪型边缘结构采用波浪分切工艺形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频繁充放电场合的触发器用电容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容芯子、形成在所述电容芯子端部的喷焊层及自所述喷焊层引出的电极引脚。
较佳地,所述喷焊层由低熔点的多元合金丝及锌锡线分两次粉包进行喷涂,所述多元合金丝具有低熔点、导电率高等特点,作为所述喷焊层的打底层,能与所述电容芯子有良好的接触,所述锌锡线层作为与所述电极引脚焊接之用。
较佳地,所述喷焊层厚度在0.5-0.55mm之间,保证一定的抗焊接强度和耐电流冲击能力。
较佳地,所述触发器用电容器还包括包裹在所述电容芯子外侧的环氧树脂内层及涂装在所述环氧树脂内层外侧的环氧粉末外涂层,从而保障所述触发器用电容器的耐高温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藉由所述间隔部的设置,所述电容芯子形成有双串式结构,从而可起到提升所述触发器用电容器温敏参数(DV/DT),加强所述触发器用电容器耐高频脉冲电流冲击的作用,另外,所述加厚部及其波浪型边缘结构的设计,大大增加了所述电容芯子与所述喷焊层的有效接触面积,提升了所述电容芯子与所述喷焊层的附着力,显著增加了所述触发器用电容器的温敏参数及耐高频脉冲电流冲击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频繁充放电场合的触发器用电容器的电容芯子的平铺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容芯子的外金属镀层的平铺片段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频繁充放电场合的触发器用电容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国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国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11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