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40126.5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4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章驰威;胡晓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52;H01R13/688;H01R13/18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动汽车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动力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塑料快插连接器是动力电池系统的关键使用部件,其主要用于电动汽车行业,为设备之间提供稳定的高压、大电流传输。
目前,传统的连接器交货周期长、成本高、性能低,满足不了实际使用需求;传统连接器的内绝缘端子在插拔时容易磨损,温升较大,插拔时内绝缘端子容易松动,导致插拔次数大幅度下降。此外,传统连接器的插拔次数为100次,且插座的安装孔为多位通孔,插拔次数过多会导致塑料连接器在连续插拔过程中出现IP68,IPXXB和IPXXD失效的风险。
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在内绝缘端子处增加纵向的几个弹簧和在内绝缘端子末端增加螺纹的方法以防止内绝缘端子松动。但是,现有技术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温升和插拔次数的问题。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反复安全插拔的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反复安全插拔的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
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外壳、密封连接于插座外壳的插座本体,以及设于插座本体的插座接触端子;以及
插头连接器,可插拔电连接于插座连接器并电连接于外接线缆,其包括插头外壳和收容于插头外壳内的插孔组件,插孔组件内设有内绝缘端子,内绝缘端子远离外接线缆的一端套有铜套,靠近外接线缆的一端设有定位卡片,铜套内嵌有轴向分布的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插头外壳与插座连接器的插拔处设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插头外壳与外接线缆之间通过防水栓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铜套外侧设有线缆屏蔽层,线缆屏蔽层与设在插孔组件外侧的插头屏蔽层接触,插头屏蔽层与插孔组件之间设有绝缘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弹簧两端到铜套两端面的距离为1.5~2.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定位卡片的长度为0.5~1.5mm,厚度为0.1~0.4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插座本体四周开设有安装盲孔,安装盲孔内嵌有带内螺纹的铜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外接线缆的出线方式为与插座连接器垂直或平行。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增加铜套,可有效增加弹簧与内绝缘端子的接触面积,显著降低温升,减小摩擦,有效保护涂层的磨损;
2)通过增加定位卡片,防止了内绝缘端子在纵向方向的移动,从而提高了连接器的插拔次数,高达1000次;
3)通过增加屏蔽层,以达到国标要求的EMC水准;
4)通过增加防水栓和密封圈,使得连接器满足IP68的要求;
5)通过在插座镶嵌带有内螺纹的铜套以及在底面增加密封垫,有效提高了锁紧的扭矩值和保证了密封垫的压缩量,提高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能,避免了塑料连接器在连续插拔过程中出现IP68,IPXXB、IPXXD和EMC失效的风险,直接降低了售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插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圆圈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铜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铜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内绝缘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内绝缘端子与铜套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401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