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挥发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9883.0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7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香宝;马广文;方广玲;苏本营;胡钰;王玥;潘丽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67 | 代理人: | 刘小静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挥发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挥发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增加氮(N)肥投入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氮肥施入土壤后,大部分会通过各种途径损失于环境之中,其中氨(NH3)挥发是氮肥气态损失的重要途径。据估算,全球每年施用的化学氮肥和有机氮肥分别为N 7800万吨和N 3300万吨左右,氨挥发损失分别占其施用量的14%和23%左右。
同时,随着人们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氮肥施用量也越来越高。另外,过量施氮再加上不合理的施用方法、干旱的气候和土壤pH较高等导致旱地的氨挥发更为严重。而大气中氨气浓度升高又将导致沉降至地表的活性氮增多,从而引发诸如森林或水生生态系统的酸化、富营养化及物种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氨气量十分巨大,因此关于农田氨挥发的研究一直是农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正确评价氨挥发的影响,定量分析农田土壤氨挥发通量成为必然,由此也发展出了多种测定方法。但是由于影响氨挥发的因素众多,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对测定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
截至目前,国内外测定土壤氨挥发的方法总体可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两大类。间接法主要指土壤平衡法,该方法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通过施肥量与植物吸收量、土壤残留量和淋失量的差值来估算氨的挥发量,但由于该方法测定项目繁多,不考虑反硝化损失,且任何一项检测项目均有存在试验误差的可能,势必影响最终氨挥发估算结果,因此,该方法具有试验繁琐,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较多,以及误差较大等缺陷。直接法主要有密闭室法、微气象法,还有在欧洲一些国家流行的风洞法,以及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地区应用的比较先进的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法。微气象法、风洞法以及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法均可直接从试区上方的空气中采样测定,准确性高,然而要求较大的试区面积。微气象法的试区面积不能小于1公顷(hm2),且周围田块不能施用化肥;风洞法和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法虽然要求的面积可在1公顷以下,但亦不能很小。因此,这三种方法多适用于大型生态区域的气体动态研究。
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5449919U公开了一种测定土壤对氨基酸吸附能力的装置,由注射器、第一阀门、第一过滤器、土体柱、钢丝支撑网、第二阀门、第二过滤器、第四阀门、第三过滤器、真空泵、第五阀门、贮气罐、烧杯、第六阀门、第七阀门、集液瓶、第三阀门组成。该装置通过三氯甲烷杀灭土壤及装置中微生物,且有效避免残留的影响,在无菌环境下,采用添加高浓度且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溶液来研究特定土壤对某种氨基酸的吸附特性。但是该发明的装置结构复杂,不能从实验室中就地取材组装,提高了试验成本。
因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从实验室就地取材组装的氨挥发测定装置,为试验人员分析土壤吸收氨含量提供新测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氨挥发测定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实验地块氨挥发测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氨挥发测定装置,包括管体、密封件、支撑架和吸收池,所述密封件设置在管体的顶部,用于密封管体顶部的管口,所述支撑架设置在管体内,所述吸收池安装在支撑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为保鲜膜,所述保鲜膜通过与橡皮筋配合来密封管体顶部的管口。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为十字形支撑架。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池与支撑架扣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池底部均匀设有多个扣件,所述吸收池通过扣件与支撑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扣件为环形扣件。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底部还设有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池为培养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设置在管体内、且位于管体3/4高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氨挥发测定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吸收液放置于吸收池内,用密封件将管体顶部管口密封,然后将装置螺旋式下压,使之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外界大气干扰,为试验人员分析土壤吸收氨含量提供新测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中,1-管体,2-密封件,3-支撑架,4-吸收池,5-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98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麻醉穿刺针
- 下一篇:一种婴儿脐带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