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物蓄水保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9375.2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1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伟;刘爽;薛春晓;李凯崇;石龙;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9/00 | 分类号: | A01G29/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2201 | 代理人: | 周立新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蓄水 保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裸露地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蓄水保墒”装置,可用于交通建设、矿山开采和城市建设等工程中形成的裸露边坡、地面的植被恢复工程中的植被恢复,也可用于园林绿化。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铁路、公路、矿山开采和城市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展开,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由于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规模大、项目多、形成大量裸露地表,且公路、铁路沿线路线较长,环境复杂,养护管理难度大,从而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该地区东部的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西部则减少到100mm以下。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较大,且多大风天气。因此,在自然条件下该区域植被恢复困难,由于该区域土壤贫瘠、保水性能差等因素,现有的生态工程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存在植被成活率低,成本较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专利《双漏斗植苗装置》(专利号ZL201310679872.0,公告号CN103636431B,公告日2015.08.26)公开了一种用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能快速恢复工程建设形成的裸露边坡的植被,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植苗装置。但在沙漠等荒漠化地区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该双漏斗植苗装置在储水性能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沙漠区降水汇集于双漏斗植苗装置中时,水分快速下渗,储水和保水性能较差,导致苗木成活率低。且该装置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工序繁琐和工程量较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宜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物生长蓄水保墒装置,不仅可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并能储备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蓄水保墒装置,包括集水结构、储水结构和隔土渗水板;
集水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桶形的集水筒,集水筒外侧壁为倒置的凸台形,集水筒内安装有漏斗形的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高度小于集水筒的高度;
储水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筒形的储水桶,储水桶的内孔为台阶孔,该台阶孔中直径较大的孔朝上,该直径较大孔的直径与集水筒外侧壁上直径较小端的直径相适配;储水桶内安装有倒置的漏斗形的储水漏斗,储水漏斗的高度小于储水桶的高度,储水桶的侧壁上加工有多个根系生长孔,根系生长孔与由储水漏斗和储水桶围成的空间相通;
隔土渗水板包括碗形的支架,支架为网状结构,支架上缠绕有超吸水纤维;
使用时,隔土渗水板覆盖于储水漏斗顶端,且隔土渗水板的凹面朝上,然后,将集水结构置于储水结构上,集水筒下端直径较小的外壁伸入储水桶上端直径较大的内孔中。
本实用新型植物蓄水保墒装置中采用了上下设置的两个漏斗,位于下方的漏斗倒置,上面的漏斗用于集水,下面的漏斗用于储水,可满足植物初期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需求,保证植物成活率,并且具有保温、保水和保墒的作用。当植株生长至一定条件下,植物根系可通过根系生长孔继续汲取周围土壤或更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干旱、半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成活率。当植物蓄水保墒装置降解后,还可为植物后续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该蓄水保墒装置可应用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下的植被恢复,也可应用于高海拔高寒地区植被恢复,能够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节约大量的建设成本和养护成本,满足干旱、半干旱地区裸露地表和工程建设后造成的裸露地表生态环境恢复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植物蓄水保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植物蓄水保墒装置中集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植物蓄水保墒装置中储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植物蓄水保墒装置中隔土渗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水结构,2.储水结构,3.集水漏斗,4.隔土渗水板,5.水,6.根系生长孔,7.储水漏斗,8.基质层,9.集水筒,10.储水桶,11.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蓄水保墒装置,包括集水结构1、储水结构2和隔土渗水板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93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浇水花盆
- 下一篇:一种厨房生态型种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