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8417.0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4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华;朱涛声;邵紫龙;吴铁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距 在线 调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汽车普及度越来越广。为了缓解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电动汽车也逐渐站上台面,动力电池行业也迅速发展。
目前,在动力电池电芯的制备过程中,模切工序采用极片的间歇性送料,预先设定相应的极耳间距,并由极耳冲切装置进行极耳成型。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极片的厚度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仅仅形成了固定的极耳间距尺寸,极片经卷绕工序卷绕后容易出现极耳不对齐、极耳错位严重的现象,不仅限制了产品的设计尺寸,降低了电芯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也加大了电池短路的风险。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产品合格率和电芯安全性能的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产品合格率和电芯安全性能的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包括沿极片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厚度测量装置、极耳冲切装置和极片牵引装置,以及工控机和PLC控制器,厚度测量装置与工控机输入端连接,工控机输出端与PLC控制器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输出端与极片牵引装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厚度测量装置实时测得极片厚度值并反馈到工控机,工控机根据接收到的极片厚度值计算出相应的极耳间距实际值并将结果反馈到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极片牵引装置将极片沿传送方向牵引出与相应的极耳间距实际值相同的长度,极耳冲切装置对极片进行极耳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厚度测量装置每秒测得一个或多个极片厚度值并反馈到工控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工控机接收到多个极片厚度值并计算出极片厚度平均值,根据极片厚度平均值计算出相应的极耳间距实际值。
作为本实用新型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工控机根据公式(1)计算相应的极耳间距实际值:
dn=dn′+6.28nX (1)
其中,n≥1,dn为第n个极耳间距实际值;
dn′为第n个极耳间距设定值;
X为极片厚度平均值与极片厚度标准值的差值。
第n个极耳间距设定值和极片厚度标准值都是已知的,因此只需得到极片厚度平均值即可得出第n个极耳间距实际值。
作为本实用新型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厚度测量装置包括设于极片上下两侧的位移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工控机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还包括用于放卷极片并调整极片位置的放卷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还包括用于调整极片位置并收卷极片的收卷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实时在线测量极片厚度,并根据极片实测厚度进行相应极耳间距的在线调整,使得极片卷绕后极耳具有良好的对齐度,减小了极片厚度所造成的影响,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和电芯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经图1所示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处理后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耳间距在线调整系统,包括沿极片60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厚度测量装置10、极耳冲切装置20和极片牵引装置30,以及工控机40和PLC控制器50,厚度测量装置10与工控机40输入端连接,工控机40输出端与PLC控制器50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50输出端与极片牵引装置3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84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