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腐蚀传感器及腐蚀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8090.7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1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铁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铁骑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凌赵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腐蚀 传感器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腐蚀监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腐蚀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腐蚀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恶劣环境中运行的装备常常会经受较快的腐蚀速率,加快的腐蚀速率可导致装备的过早老化,破坏装备的使用性能,严重时还会出现使用事故。这样的装备有很多,例如航空器、潜航器、锅炉等。
以航空器为例,当前运行的航空器主结构多为铝合金,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腐蚀环境的存在其铝合金结构会发生腐蚀。
目前行业现状是:航空运营人根据维修方案定期将航空器拆卸开进行检查,发现腐蚀则进行处理;尤其对于航空器的隐蔽区域,更是只有通过拆卸才得以检测。然而不同航空器的使用环境的差异很大以及运输过程中某些意外事件的发生,单个航空器其内部腐蚀环境的存在和实际腐蚀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当前定期拆开检查效果不佳,有些航空器拆开检查正常,而另外一些航空器拆开后腐蚀严重。
因此,现有技术不能方便地监测装备的腐蚀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腐蚀传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方便地监测装备的腐蚀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腐蚀传感器的腐蚀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腐蚀传感器,用于感应待测件的腐蚀情况,其包括至少两个截面尺寸不同的腐蚀探测丝。腐蚀探测丝由导电材质构成。各个腐蚀探测丝的一端相互电性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电极,各个腐蚀探测丝的另一端分别构成第二电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腐蚀传感器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截面尺寸的腐蚀探测丝,腐蚀探测丝在使用环境中将逐渐被腐蚀。对于各个不同截面尺寸的腐蚀探测丝来说,截面尺寸较小的腐蚀探测丝将较早受腐蚀断裂,而截面较大的腐蚀探测丝将较晚受腐蚀断裂。从而可以通过测量第一电机和各个第二电极之间的通断情况来判断当前受腐蚀断裂的截面尺寸最大的腐蚀探测丝,即可认为待测件受到的腐蚀程度在该腐蚀探测丝和比其大一级的腐蚀探测丝之间。
另外,根据导体的截面越小其阻值越大的原理,还可通过分别测量第一电极和各个第二电极之间的阻值来实现更加精确地判断各个腐蚀探测丝的腐蚀程度,作为反映待测件腐蚀程度的评价参考。
进一步地:
腐蚀传感器还包括绝缘承片,各个腐蚀探测丝彼此间隔地设置于绝缘承片。
进一步地:
绝缘承片的表面设有至少两个凹槽,各个腐蚀探测丝对应设置于各个凹槽内部。
进一步地:
腐蚀探测丝呈U形,各个腐蚀探测丝相互间隔地嵌套设置。
进一步地:
腐蚀探测丝共有三条,从外到内厚度依次为0.03mm、0.06mm、0.09mm。
进一步地:
腐蚀探测丝的材质与待测件的材质相同。
进一步地:
腐蚀传感器还包括电性连接第一电极的第一导线和分别电性连接各个第二电极的多个第二导线。
进一步地:
第一导线和腐蚀探测丝连接处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一封装层,第二导线和腐蚀探测丝连接处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二封装层。
进一步地:
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外表面设有绝缘封装层。
一种腐蚀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待测件的腐蚀情况,其包括监测器和若干前述的腐蚀传感器,腐蚀传感器布设于待测件的待测部位。监测器电连接于腐蚀传感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用于监测腐蚀探测丝的通断和/或阻值大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腐蚀监测系统通过在待测件的待测部位布设前述的腐蚀传感器的方式来感应待测部位的腐蚀程度,并通过电连接各个腐蚀传感器的监测器来监测各个腐蚀传感器的腐蚀探测丝的通断和/或阻值大小,以作为待测件的腐蚀状况的参照,具有能够方便地监测装备的腐蚀情况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腐蚀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腐蚀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A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铁骑,未经李铁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80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