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电池相邻两个电芯的串接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4505.3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0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钱科;王乾;季伟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615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电池 相邻 两个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电池相邻两个电芯的串接组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将石油发电后以电池储存能量来驱动汽车,所耗损的能量约直接使用燃油的1/4。同时,随着环保概念的兴起,各种新能源车辆目前更积极的发展。
目前,常用的车载电池,为了追求较高的能量密度,大多数厂家使用的是锂电池。然而,锂电池是由多个电芯串接起来,每个电芯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芯体,其最大的缺点就在于不稳定及发热高,尤其是,当电芯与壳体之间发生碰撞后,电芯受到外部的撞击发生变形,而且还容易蓄积高温,甚至起火燃烧、爆炸,因此,电芯的稳定十分的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新的车载电池的电芯串接组件。其能够将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相串接,并将串接后的电芯与电池壳体相固定连接,不仅十分方便电芯的组装和拆卸,而且进一步的稳定电芯,防止电池的电芯发生碰撞,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电池相邻两个电芯的串接组件,该车载电池包括具有开口朝上空腔的壳体、用于将空腔划分为多个放置区的多根隔条、位于每个放置区的内胆、以及设置在每个内胆中的电芯,该串接组件包括位于隔条的两侧且分别与相邻两个电芯相串联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定位在该隔条上且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上方的第三连接部、位于隔条的两侧分别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的两侧相连接的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
优选地,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紧贴在相邻两个内胆的侧壁上,且分别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相垂直设置;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平行设置。由各连接部的设置,方便该串接组件的批量加工,同时也方便实际的对齐安装,确保安装后的稳定性。
优选地,在隔条上设有定位柱,第三连接部上设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孔。
优选地,第三连接部沿着隔条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三连接部的长度为隔条长度的1/6~1/2。具体的,第三连接部的长度为隔条长度的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对称设置,且呈自上而下逐渐变宽的梯形。其设置的主要目的便于与电池的散热组件与电芯相连接,换言之,本例中的串接组件有三个作用:1)、便于多个电芯之间的电路串联;2)、更加稳固电芯的定位;3)、方便电芯的散热。
优选地,在梯形的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的两条腰部设有向内收缩的避让缺口。方便其他组件的安装,同时合理的减小电池的体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在隔条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当串接组件将相邻两个电芯串接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抵触在第三连接部的两端部。
优选地,第一限位部固定在隔条上,第二限位部包括固定在隔条上的固定块、能够沿着隔条长度方向活动地设置在固定块上的抵触杆件,其中抵触杆件的抵触端部能够沿着隔条的长度方向远离或靠近第一限位部设置,当串接组件将相邻两个电芯串接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抵触杆件分别抵触在第三连接部的两端部。
此外,电芯包括正极板、负极板,其中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上分别设有安装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架设在相邻两个电芯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安装部上。
优选地,安装部包括分别设置在正极板和负极板顶部的连接面板、自连接面板的侧边向上延伸并形成具有安装缺口的围板,其中安装缺口沿着隔条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朝向电芯的外侧,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底部贴合在连接面板上、外侧边分别抵触在所对应的围板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相串接,并将串接后的电芯与电池壳体相固定连接,不仅十分方便电芯的组装和拆卸,而且进一步的稳定电芯,防止电池的电芯发生碰撞,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串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示意图(未向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内收缩状态下);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45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