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纵梁压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3087.6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7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袁精侠;邬全洪;袁俊;王伦;张清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馨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4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模具,特别涉及纵梁压制模具。
背景技术
纵梁是车架的基础件,是各种车辆的基本骨架,直接决定着整个车身的刚性和承受冲击性。纵梁大部分是U形件通过冷弯加工而成。同时由于其尺寸大,孔位多,成形要求较为严格等特点,其制造工艺又直接制约着整车成本。因此,对模具设计要求较高。纵梁通常采用定尺板料,通过大型压力机和模具,分工序进行落料、冲孔和成形。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压制模具包括凹模部10和凸模部20,凹模部10下方设有顶件器30,凸模部20设置导正销40,用于引导工件的位置,以保证加工精准,板材50设置在凹模部上并通过凸模部挤压成型。但是,现有的纵梁压制模具有以下缺陷,1、由于纵梁不是直线,在模具拐角处易出现胚料太多或太少的问题,使得成型时纵梁产生的应力造成扭曲;2、导正销不易拆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避免纵梁扭曲,纵梁质量较稳定,导正销安装和拆卸较容易的纵梁压制模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纵梁压制模具,包括第一模座,第二模座,凸模和凹模,所述凸模设置在第一模座上,凹模设置在第二模座上,所述凹模包括第一模段,第二模段和第三模段,第二模段设置在第一、第三模段之间,第一、第三模段为直线段,所述第三模段包括第一弯部,第二弯部,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一、第二弯部处设有凸出部,第一、第二凹部设有凹陷部,凹陷部呈三角形。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纵梁压制模具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导正销和螺杆,螺杆与导正销一端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配接件,螺杆两端分别与导正销和配接件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导正销包括头部和连接部,连接部中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中设有螺纹部,螺杆与螺纹部配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配接件设有定位块,定位块具有螺孔,螺孔与配接件中的容纳腔连通,容纳腔中设有弹片,弹片设置在定位块上且位于螺孔侧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片上设有勾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正销的头部为圆锥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模座侧面设有多个螺栓,螺栓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纵梁压制模具能够有效减小纵梁压制时的扭曲变形,提高纵梁质量;同时,能够使导正销便于拆卸和安全,从而提升生产效率;此外,能够对导正销进行加长,避免由于导正销长度不够造成模具无法使用,扩大导正销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纵梁压制模具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导正销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压制模具的凹模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压制模具的凸模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模段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正销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位组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接件插入螺杆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3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纵梁压制模具包括第一模座1,第二模座2,凸模3和凹模4,所述凸模3设置在第一模座1上,凹模4设置在第二模座2上。所述凹模4包括第一模段41,第二模段42和第三模段43,第二模段42设置在第一、第三模段之间,第一、第三模段为直线段。所述第三模段43包括第一弯部431,第二弯部432,第一凹部433和第二凹部434,第一、第二弯部处设有凸出部5,第一、第二凹部设有凹陷部6,凹陷部6呈三角形。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少胚料的部位设置凸出部,可缓解少胚料产生的拉应力;在多料的位置设置三角形凹陷部,使得多余的胚料可以进入凹陷部中,减少压应力,从而减缓纵梁的扭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馨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馨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30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