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阀控物联网水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2622.6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0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熊太同;胡国彰;游菊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5/06 | 分类号: | G01F15/06;G01F15/14;G01F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汤财宝 |
地址: | 335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阀控物 联网 水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阀控物联网水表。
背景技术
目前,物联网水表是一种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现代传感技术、智能IC卡技术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并进行用水数据传递及结算交易的新型水表。与流量采集和机械指针显示用水量的传统水表相比,物联网水表在功能上具有更多优点,可通过软件抄读及记录用户的用水量,还可以按照约定对用水量进行控制。
传统的水表只能通过叶轮计量机构计算出用水量,而不能通过有线和无线随时通知用户用水量的多少,以至于每次还要去读水表,这样给工作人员和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而且大多水表采用铸铁材料,但是这种铁表很容易生锈甚至损坏。
现有的物联网水表内包含有可实现上述功能的电子模块,各功能单元之间的信号传输完全通过线缆实现,这样使得控制器拆装时容易影响到其他单元,通常是将水表做成一个整体。而现有的整表部件中,水表的电子元件的故障率相对较高,当内部电子模块损坏时,则需要先关停用户用水总阀,再将整个水表拆下,然后再进行维修或更换,维修成本较高,且会影响用户的正常用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阀控物联网水表,该水表可解决现有水表现场维护不便且更换水表成本高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阀控物联网水表,该水表包括传动机构组件、电子模块组件、传感器、基表和外罩体,所述电子模块组件通过线缆与传动机构组件连接,所述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电子模块组件和所述基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组件、电子模块组件、传感器和基表均位于所述外罩体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子模块组件内包括与供水公司无线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
所述传感器检测读取所述基表的水量信号,并将该水量信号传输至所述电子模块组件,然后所述电子模块组件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将用户的用水量传输至供水公司,以实现远程集抄水表;又所述传动机构组件与水表开关阀连接,并可通过所述电子模块组件对所述传动机构组件执行触发操作,以实现远程控制水表开关阀的功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基表包括水表机芯、表玻璃和表罩,所述表玻璃位于所述水表机芯上方,所述表罩覆盖在所述水表机芯和所述表玻璃上方,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水表机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外罩体包括下罩体和上罩体,所述下罩体安装于基表壳体组件上,所述上罩体与所述下罩体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外罩体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塑料的上罩体和下罩体可对内部基表及其他元器件密封,可起到很好的防水、防尘及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内部的铸铁或其他金属元件生锈腐蚀或损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下罩体和上罩体通过装配螺钉相互连接,由上方或侧面将所述装配螺钉安装至所述下罩体和上罩体的连接处。
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对应的螺钉孔,通过将所述装配螺钉由上方或侧面安装至所述螺钉孔内,以便于将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连接在一起,相比现有技术中自下向上安装螺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方法可使得装配螺钉的安装及拆卸方便快捷。
优选地,所述装配螺钉竖直地设置于所述下罩体和上罩体的边角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装配螺钉的上方设有防拆盖封帽。通过设置防拆盖封帽,可有效防止该物联网水表被私自拆卸,对该水表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外罩体内设有用于为所述电子模块组件和所述传感器供电的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外还可设有朝向侧面或上方的开口,便于安装或取出电池,更换电池操作便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子模块组件与所述传动机构组件之间的连接线缆的长度大于所述外罩体的高度。当需更换或维修电子模块组件时,打开所述上罩体,所述电子模块组件与所述传动机构组件之间的连接线缆足够长时,即可方便地取出所述电子模块组件,再进行更换或维修,操作便捷省时,降低水表的维护成本,且不需切断水阀,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用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26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