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顶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7266.9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9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唐仕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衡洲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用顶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顶升是指利用千斤顶和交替填塞的柱块,将在地面上就地拼装或灌筑成型的屋盖结构逐步顶升到设计标高的施工方法。这种方法无需大型起重设备,可将在地面施工完毕的整个屋盖,包括屋面防水、油漆及管线等,一次顶升就位。一般有上顶升和下顶升两种。上顶升法千斤顶倒支于屋盖结构支点下的垫块上,垫块即为以后的柱帽。开始时,柱帽支承于柱基块的两侧冀上,随着千斤顶的进油和回油,填进临时垫块和换填正式柱块,柱帽即将屋盖结构逐步升高。柱块为方形和门字形。柱块在组装时宜及时铺垫水泥砂浆及焊接帮条,并对柱块的开口加以封闭,以增强柱子的稳定性。上顶升法中千斤顶的顶升重量恒定,稳定性较好,目前采用较多。因属高空作业,顶升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屋盖结构偏移,并注意顶升的同步。下顶升法。千斤顶始终放在柱基上,随顶随填柱块,可以减少高空作业,但顶升重量逐渐增加,尤其是在柱基处形成活动支点,稳定性差,已较少采用。顶升法也有用格构柱的,比填柱块安全,能防止结构偏移。
但是现有的顶升装置运行不稳定,组装不方便,单个顶升装置不适合顶升体积较大的建筑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稳定、组装方便、适合顶升体积较大的建筑构件的建筑施工用顶升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施工用顶升装置,包括底板、滑块、滑杆和升降杆,所述滑块设在底板两侧上方,每块所述滑块内对应贯穿有两根滑杆,所述滑块两侧焊接有限位板,所述底板两端的限位板和滑块之间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两端焊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活动组装在铰座内,所述铰座分别与限位板和滑块焊接,所述滑块两侧焊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升降杆两端焊接有套环,所述升降杆底部的套环套在第一转轴外侧,所述升降杆顶部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两侧焊接有与升降杆顶部套环活动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设置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内穿过固定螺栓安装在横梁内。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底部与底板焊接,保证限位板位置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铰座内组装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贯穿铰座和连接件,连接件可以在铰座内活动。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杆中部设有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内可以安装横杆。
作为优选,所述条形通孔内穿过横杆,横杆使得升降杆活动过程中结构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横杆两端垂直穿过开口销,开口销能够限定横杆的位置,防止横杆滑脱。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杆呈交错设置,升降杆活动时可以带动横梁升降。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设置的底板两端的限位板和滑块之间设有液压缸,由于液压缸呈水平放置,液压缸在驱动滑块水平移动过程中其本身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使得运行稳定(现有的液压缸是直接与升降杆上,驱动过程中会偏转角度);设置的滑块设在底板两侧上方,横梁上有支撑板,支撑板内设置有沉头孔,沉头孔内穿过固定螺栓安装在横梁内,保证组装方便;设置的支撑板相对于液压缸直接顶升的面积更大,适合顶升体积较大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顶升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顶升装置的液压缸安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顶升装置的开口销安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衡洲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衡洲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72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结构安装中的空中运输装置
- 下一篇:稳定塔筒顶部吊装机舱固定装置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