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泵防结霜溶液再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3280.1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2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石践;席光辉;侯玉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泵防 结霜 溶液 再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泵空调性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泵防结霜溶液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带有空气强迫对流冷却系统的制冷装置,在国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空调、冰箱等。在小型制冷装置中,往往是采用翅片管蒸发器作为集中冷源为被冷却空间提供冷量,当蒸发器外侧空气温度同时低于露点温度和零摄氏度时,翅片管表面将会出现结霜现象,其对翅片管蒸发器的性能有重要影响。由于霜的导热性较差,霜层增加了空气侧的换热热阻,同时霜层也会堵塞空气流道,增加空气的流动阻力和风机功耗,影响空气流量,最终导致制冷能力下降,结霜的出现还会迫使蒸发器温度下降,导致整个系统的运行工况改变,致使整个制冷系统运行工况恶化,需要进行周期化霜。这种附加的化霜工作不仅中断了制冷循环还需增加能耗使霜消除。当前解决蒸发器结霜使用较多的方法是:对流过蒸发器的空气进行除湿,来避免空气中的水分在蒸发器表面冷凝结霜。
目前的吸湿介质再生技术中,能耗较高是此类方法不能推广应用的最大阻力。吸湿介质在吸收空气中水分后被稀释,失去吸湿能力,需要对其进行再生。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发明了一种防结霜溶液再生的新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泵防结霜溶液再生装置,解决了再生能耗高的问题,利用水的蒸发和凝结传热过程来进行再生,再生能耗低,传热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热泵防结霜溶液再生装置,包括密封的真空罐本体、真空泵、加热器、冷凝器、储水罐、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真空罐本体上连接有真空泵,真空罐本体内部安装有盛放防结霜溶液的溶液池和冷凝器,真空罐本体底部设置有回收冷凝水的储水罐,溶液池内安装有加热器,冷凝器连接到用热负荷端,储水罐出液口与第二换热器热流体进口相连,溶液池底部出液口与第一换热器热流体进口相连,第一换热器冷流体进口与第二换热器冷流体出口相连,第一换热器冷流体出口与溶液池进口相连。
优选的,上述加热器进口与热泵压缩机出口相连,加热器出口与热泵压缩机中节流装置的进口相连。
优选的,上述冷凝器进口与用热负荷端出口相连,冷凝器出口与用热负荷端进口相连。
优选的,上述真空泵进口与冷凝器下方的真空罐本体侧壁相连。
优选的,上述溶液池进口与第一换热器冷流体出口相连,溶液池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热流体进口相连;第二换热器冷流体出口与第一换热器冷流体进口相连。
优选的,上述一种热泵防结霜溶液再生装置,还包括换能塔,换能塔出口连接到第二换热器的冷流体进口,并经过第一换热器流入到溶液池,第一换热器出口连通到换能塔,换能塔的进出口还连接到热泵压缩机的进出口。
优选的,上述真空泵的抽气点布置在冷凝器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利用水的蒸发与冷凝作为热量传热过程,同时将溶液池中防结霜溶液中部分水分离出来,实现吸湿介质的再生,在真空罐本体隔热良好的情况下,热量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非常小,且对流出真空罐本体的液体进行热量回收,因此,再生过程的能耗非常小,传热效率高;
(2)现有成熟热泵技术的冷凝端温度不能设定过高,设定过高会严重降低其性能,因此真空罐本体能够维持一定的真空度,用来降低防结霜溶液的饱和温度,使现有成熟热泵技术能在其中应用;
(3)冷凝器不断冷凝加热器产生的蒸汽,体积变得极小,因此,冷凝器相当于一台抽汽机器一样,将产生的蒸汽全部抽走,冷凝区内产生一定负压,加热器产生的蒸汽会不断的自动流向冷凝器区域,实现蒸汽的自动流动,耗能低,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3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