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浮顶油罐紧急排水装置的水封恢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3087.8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5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顾强;王大鹏;朱亮;周会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48 | 分类号: | B65D88/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浮顶 油罐 紧急 排水 装置 水封 恢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储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浮顶油罐紧急排水装置的水封恢复装置。
背景技术
外浮顶储罐,是用于存储诸如原油、汽油或煤油等具有挥发性的石油产品,且其外浮顶(即浮盘)随着储液水平上升或下降的圆柱形钢制储罐。近年来,随着储罐火灾事故的频发,储罐安全人员开始关注外浮顶油罐附属设备的安全,尤其是,使外浮顶储罐内的油面与空气直接接触的设备。
其中,紧急排水装置是外浮顶储罐罐顶的附属设备,当紧急排水装置内还有油时,就会使外浮顶储罐内的油面与空气直接接触,其结构如图1所示: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盖体14、滤罩15、密封圈16、排水管17、下端面密封的水封槽18以及位于排水管17内的浮子19。紧急排水装置的作用具体为:当外浮顶储罐遇到降雨且降雨量大于紧急排水装置的排水管17的设计排量(即浮盘20水面高度大于紧急排水装置的滤罩15)时,浮盘20上方的雨水先经过排水管17流至水封槽18的下部,然后再经过水封槽的顶部小孔1801泄至外浮顶储罐21内,以防止浮盘20沉没。
当排水管17与水封槽18内都含有水,而不含有油时,紧急排水装置处于正常状态,才能起到水封作用,即,使水对外浮顶储罐21内的油起到有效密封作用,以防止外浮顶储罐21内的油面与空气直接接触。但,在实际操作中,若紧急排水装置在投产时未按照规范要求加水,或者外浮顶储罐21在运行中,外浮顶储罐运行人员未按照要求检查外浮顶储罐21的水封情况并未及时补水,导致紧急排水装置的排水管17中的水蒸发,再或者紧急排水装置损坏,使水封槽18无法存水等原因都会导致紧急排水装置不能起到水封作用,使得外浮顶储罐21内的油进入到排水管17与水封槽18中,进而使排水管17内的油面直接与空气接触。一般情况下,运行人员无法检查、判断紧急排水装置的完好性,即使加水,由于水的密度比油大,加注的水会直接进入水封槽18中,排水管17内仍是油,风险无法消除。
目前,紧急排水装置进油后没有对应的办法去解决,只有等到外浮顶储罐大修投产时再加水,整改周期太长,给储罐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整改周期太长,给储罐运行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浮顶油罐紧急排水装置的水封恢复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浮顶油罐紧急排水装置的水封恢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连接杆;
套在所述连接杆的中下部的支撑圆环,且所述连接杆沿着所述支撑圆环的内壁进行水平旋转;
与所述支撑圆环垂直连接的多个支撑杆;
与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部连接的固定圆环;
与所述固定圆环连接的密封橡胶环;
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部连接的螺杆;
与所述螺杆的下端部连接的密封橡胶塞,所述密封橡胶塞位于所述支撑圆环与所述固定圆环之间,且所述密封橡胶塞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固定圆环的内径;
位于所述密封橡胶塞的上、下表面并分别与所述螺杆的下端部螺旋连接的第一紧固圈与第二紧固圈;
在所述密封橡胶塞与所述支撑杆之间连接的防旋挡板。
优选地,所述防旋挡板由第一圆环、第二圆环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环与所述第二圆环之间的连接架组成;
所述第一圆环套在所述支撑杆的外部,所述第二圆环套在所述螺杆的外部,且所述第二圆环固定于所述第一紧固圈与所述密封橡胶塞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部穿过所述支撑圆环并分别与位于所述支撑圆环上、下表面的螺母进行螺旋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中下部焊接有第三圆环与第四圆环,所述第三圆环位于所述支撑圆环的上表面,所述第四圆环位于所述支撑圆环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三圆环与所述第四圆环的外径大于所述支撑圆环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密封橡胶环位于所述固定圆环的下表面,且所述密封橡胶环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一固定圈,且所述固定圆环、所述密封橡胶环与所述第一固定圈之间采用螺栓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圆环为法兰。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部采用焊接方式与所述固定圆环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密封橡胶塞的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部螺旋连接有延长杆,且沿着所述延长杆的周向均匀焊接多个把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30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