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安全智能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2862.8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3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巩建学;董佳佳;张在职 | 申请(专利权)人: | 巩建学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康潇 |
地址: | 256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手机 控制 安全 智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安全智能锁。
背景技术
随着盗窃案件的逐年增多,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扰乱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且给集体和个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居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给小偷可乘之机的就是入户门锁,门锁的防盗性能直接决定了住户的安全。
现有的较为安全的锁具包括:机械锁:B级锁、超B级锁或C级锁,通过配套的钥匙开锁;电子锁:密码锁,通过输入密码的方式开锁;指纹识别锁,通过验证指纹进行开锁;人脸识别锁,通过人脸识别开锁;RFID卡锁,通过识别RFID卡进行开锁;智能手机开锁,通过手机软件解锁;混合锁:如机械锁与密码锁混合、密码锁与指纹识别混合、RFID与机械锁混合等。
然而,机械锁留出了空隙可以供小偷解锁,虽然超B级锁和C级锁很难解锁,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小偷还是可以解锁;密码锁的密码简单容易被破解或被小偷通过其他手段监控造成密码泄露;指纹识别锁的指纹可以造假,因此存在安全隐患;人脸识别锁安全性很高,但是价格昂贵;RFID卡锁,容易造假;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机开锁,基本是基于互联网开锁,安全性不是很高,且受到网络的限制,不能很好的普及。因此亟需研究开发一种安全性高且经济实惠的锁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成本低廉的基于手机控制的安全智能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手机控制的安全智能锁包括锁壳、安装于锁壳内的电磁锁芯和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主要由单片机、继电器和WIFI模块构成,所述WIFI模块用于无线连接手机,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和VDD引脚外接5V电源,所述单片机的输出引脚P1.3外接继电器的输入端,所述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ESET外接电容C1的负极、复位开关S1的一端、以及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正极、复位开关S1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继电器的电源正极和所述WIFI模块的电源接口VCC均与5V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电源负极、以及所述WIFI模块的接地接口GND均与5V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单片机的发送引脚TXD和接收引脚RXD分别与WIFI模块的接收端口RX和发送端口TX相连接,所述继电器常开触点的输入端与12V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继电器常开触点的输出端连接电磁锁芯后与12V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单片机的X2引脚和X1引脚之间外接12MHz晶振Y1,所述晶振Y1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2和电容C3后接地。
所述12V电源的正极还连接控制开关K1的一端,所述控制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电磁锁芯后与12V电源的负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三种加密技术,层层把关,切实提高锁的安全性;成本低廉,比目前市场的机械锁和电子锁都便宜,一般经济条件的用户都可以安装,易于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巩建学,未经巩建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28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以聚焦体积方法的晶片检验
- 下一篇:检查装置以及检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