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供配电线路的安全配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2585.0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8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壮;王民;赵冬晖;屈海军;朱汀;林世伟;孔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壮 |
主分类号: | H02B1/30 | 分类号: | H02B1/30;H02B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向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636 | 代理人: | 段斌 |
地址: | 273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配电 线路 安全 配电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电力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供配电线路的安全配电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高低压配电 控制方式,主要是通过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熔断器、控制继电器、各种主令电路、互感器及各种电工仪表,如电流表、电压表、功率和和电能表等组合成的高低压开关控制 柜来实现配电、控制、保护及监控等功能。这种传统的开关柜需要配有多种模拟指针仪表及继电器来实现,给生产及维修带来极大不便,并且它以人工直接操作为主,无法实现计算机智能管理,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同时由于使用了大量的计量仪器,许多中间环节会造成电能的计量准确性低,造成供电线路的电能浪费,同时,在现有的安全配电装置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不能及时了解,延长了维修时间,给用户带来了用电麻烦等问题,使用具有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供配电线路的安全配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供配电线路的安全配电装置,包括配电柜和柜门;所述柜门通过铰链转动设置在配电柜的正面,且配电柜的正面上端设置有警报装置;所述配电柜的内部设置有变压器、中央处理器、定位模块、电压对比器、电压传感器、A/D转换器和数据采集器,且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变压器和电压对比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电压对比器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压对比器的输入端与A/D转换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A/D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数据采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中央处理器通过第一无线收发模块与维修人员移动终端无线连接;所述变压器通过电网电路与用户端电性连接,且用电负荷识别器设置在用户端上;所述用电负荷识别器的输出端与用户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器通过第二无线收发模块与用电负荷识别器无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警报装置包括鸣蜂器和警示灯,且鸣蜂器和警示灯的输入端均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模块具体为GPS定位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柜门上设置有密码锁,且密码锁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央处理器为ARM9系列中央处理器,所述电压对比器为LM211D型号电压对比器,所述电压传感器为CG10-108型号电压传感器,所述A/D转换器为AD7574型号A/D转换器,所述数据采集器为YL6800型号数据采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电柜背面开设有排气孔,且排气孔上设置有防尘网。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供配电线路的安全配电装置,通过中央处理器、定位模块、电压对比器、电压传感器、电负荷识别器、A/D转换器和数据采集器的配合使用,使其配电装置能自动根据用户端所使用的负载来配置电量,避免了中间环节所造成的电能量的浪费,同时计量的准确程度高,同时通过电压传感器感应的电压值来判断变压器是否出现故障,维修人员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无线发射模块与中央处理器无线连接,便于维修人员能实时了解配电装置的工作情况,通过定位模块能快速定位到配电装置的具体位置经纬坐标,提高了维修人员维修效率;在柜门上设置有密码锁,且密码锁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提高了配电装置的防盗性能;在配电柜背面开设有排气孔,提高了配电装置的散热效果;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中:1-配电柜、2-柜门、3-铰链、4-警报装置、5-变压器、6-鸣蜂器、7-警示灯、8-中央处理器、9-定位模块、10-电压对比器、11-电压传感器、12-A/D转换器、13-数据采集器、14-用户端、15-电负荷识别器、16-第一无线收发模块、17-维修人员移动终端、18-第二无线收发模块、19-密码锁、20-排气孔、21-防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壮,未经刘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25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USB集线器车载鱼缸
- 下一篇:一种可降解的黏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