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手持机及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2071.5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9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秦野;乔世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雅英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K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手持 检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识别验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手持机及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二代身份证中存储有居民信息,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都需要验证居民身份,因此身份证识别仪在银行系统、电信系统、证券系统、公安系统、民航铁路运输系统等处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银行、证券公司等地的办事大厅通常使用的身份证识别仪较大,身份证识别仪与电脑连通,将身份证放置在识别仪的上表面的识别出,身份证中存储的信息被读取并显示到电脑屏幕上。在机场或者火车站使用的身份证识别仪通常为手持机,手持机易于携带,在手持机的正面上半部分为显示屏,下半部分为身份证识别区,将身份证贴在身份证识别区,身份证上的信息将以文字形式显示在上半部分的显示屏上。
虽然手持机易于携带,且无需连接电脑就可在其自身的屏幕上显示信息,但是,由于手持机上的屏幕较小,因此仅能显示较为简要的信息,无法一次显示较为全面的信息,无法为身份核实提供更大帮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手持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持机需外接屏幕或者屏幕较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持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设置有摄像装置;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其中一个侧面与所述卡槽的底面垂直,与其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为坡面,以使得所述卡槽的开口处围成区域的面积大于卡槽的底面积,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防滑层;
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安装有显示屏;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数据输入端口;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上集成有身份证识别模块,所述身份证识别模块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卡槽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还集成有二维码识别模块,NFC模块,蓝牙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音量调节键、开关键和重置键。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为电容式触控屏。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摄像装置旁。
可选地,所述摄像装置包括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推拉件,所述推拉件上设置有存储卡容纳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指纹录入屏,所述指纹录入屏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一端,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指纹录入屏旁设置有第二防滑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手持机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手持机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另一侧设置有卡槽,智能手持机的内部安装有集成电路板,集成电路板上集成有身份证识别模块,身份证识别模块的位置与卡槽的位置对应,因此将身份证放置于卡槽内可进行身份证的信息读取。
由于卡槽的其中一个侧面与卡槽的底面垂直,与其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为坡面,因此当将身份证放到卡槽的时候,可以将身份证沿着坡面推到卡槽底部并使得身份证的一侧边缘与卡槽中与底面垂直的一侧侧面接触,从而限定身份证所在位置,便于将身份证放置于易于识别的位置。身份证内的信息被读取并显示到显示屏上,由于卡槽设置于手持机的背面,因此另一侧可安装尺寸更大的显示屏,以显示更多信息。由于卡槽的一侧与底面垂直,另一侧为坡面,因此当使用者将设置有显示屏的一侧朝上,卡槽一侧朝下的时候也可以轻松将身份证放置于合适位置。
由于在壳体上设置有卡槽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层,因此可以防止手持机脱手。壳体上设置有多个数据输入端口,用于外接其他设备。
由于壳体上设置有摄像头,因此可对人像进行采集,采集到的图像可显示到显示屏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机可将识别出的身份证信息和采集的人像信息同时显示到显示屏上,以进行对比,更利于进行身份核实。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检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持机需外接屏幕或者屏幕较小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检测设备,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智能手持机。
进一步地,还包括指纹录入器,所述指纹录入器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所述智能手持机连接。
所述检测设备与上述智能手持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雅英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雅英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20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