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0391.7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5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其才;陈昆;陆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B3/02;B01D29/01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收集 排放 多功能 渗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它主要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管理传输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城市路面硬化日益严重,雨水下渗越来越困难,“逢雨必涝”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硬化路面的雨水主要通过定点检查井收集,再利用管道直接将雨水集中排放。过度集中的雨水不易及时排放,沉积路面,造成城市内涝。吸取欧美国家对雨水低影响开发处理经验,我国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尽可能使雨水通过自然生态下渗,补给地下水源,由原来的检查井“定点收集”向整体路面的“面渗透”转变。目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管理传输装置主要是渗透排水管。渗透排水管虽然具有渗透功能,但一方面由于地面硬化严重,雨水无法自然下渗,另一方面由于管道渗透率较低,一般不高于10%,因此整体下渗效果差,起不到雨水渗透和收集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以解决雨水下渗、收集和排放等问题。
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管体轴向上开有通长的槽口,管体周围设有圆形孔,槽口两侧壁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侧挡板,两个侧挡板之间通过支撑板连接,两个侧挡板顶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边沿安装在侧挡板、支撑板上并固定,过滤网与侧挡板、支撑板顶部齐平。
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与侧挡板之间、支撑板与槽口两侧壁之间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之间至少设有两块侧挡板。
上述的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包括管体,管体轴向上开有通长的槽口,管体周围设有圆形孔,槽口两侧壁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侧挡板,两个侧挡板之间通过支撑板连接,两个侧挡板顶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边沿安装在侧挡板、支撑板上并固定,过滤网与侧挡板、支撑板顶部齐平。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实现雨水收集、渗透、排放一体化,使路面上的雨水,经过过滤网净化,去除大颗粒杂质,达到初步净化的目的,雨水沿着侧挡板,从开口槽进入管体,达到雨水收集目的,在管体内部的雨水可以通过周围的孔下渗到土壤中,达到雨水渗透目的,当管体内雨水达到一定量,可以通过管体排放到城市管网中,达到雨水排放目的,可以有效避免城市内涝。该装置从源头进行雨水的收集和分散处理,渗透率高达30%以上,雨水可快速收集,高效下渗及排放,效果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方向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管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侧挡板,3-支撑板,4-过滤网,5-螺钉,6-槽口,7-圆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包括管体1,所述的管体1轴向上开有通长的槽口6,可以根据路面雨水的流量设计槽口6的大小;管体1周围设有圆形孔7,可以根据雨水渗透量设计圆形孔7的大小和密度;槽口6两侧壁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侧挡板2,两个侧挡板2之间通过支撑板3连接,支撑板3之间至少设有两块侧挡板2,侧挡板2可以阻隔管体1周围的土壤,防止土壤从槽口6掉入管体1;两个侧挡板2顶部设有过滤网4,过滤网4边沿安装在侧挡板2和支撑板3上并固定,过滤网4与侧挡板2、支撑板3顶部齐平,过滤网4,起到过滤雨水中大颗粒杂质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3与侧挡板2之间、支撑板3与槽口6两侧壁之间均通过螺钉5固定连接。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或排放用多功能渗透装置,在施工时,管体1外层需包覆一层土工布,防止管体1周围的土壤通过圆形孔7进入管体1,侧挡板2不能支撑过大的压力,必要时,侧挡板2需用支架支撑,或者两个侧挡板2之间设置多个支撑板3支撑。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实现雨水收集、渗透、排放一体化,使路面上的雨水,经过过滤网净化,去除大颗粒杂质,达到初步净化的目的,雨水沿着侧挡板,从开口槽进入管体,达到雨水收集目的,在管体内部的雨水可以通过周围的孔下渗到土壤中,达到雨水渗透目的,当管体内雨水达到一定量,可以通过管体排放到城市管网中,达到雨水排放目的,可以有效避免城市内涝。该装置从源头进行雨水的收集和分散处理,渗透率高达30%以上,雨水可快速收集,高效下渗及排放,效果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03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物分级排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