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智能感知的煤矿井下环境数据实时监控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9617.1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2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廖燕斌;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子微(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N7/18;E21F1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石景山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感知 煤矿 井下 环境 数据 实时 监控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安全设施,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煤矿井下环境数据实时监控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现有的井下实时视频监控和环境监测设备有很多,包括矿用视频监控系统、矿用传感器等。由于信息化程度的差异,很多煤矿尚在使用模拟或者标清视频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非常模糊,且井下的环境非常恶劣,难以获取巷道内实际情况;大量用于环境监测的矿用传感器都是独立单元,即一个独立单元仅支持监测一种环境参数,组网的时候需要布设大量的专用线缆。多种功能系统连接的井下终端均使用不同的连接接口和传输协议,并且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方式均有巨大的区别,不同的厂家之间完全没有考虑到系统之间的兼容性,而且需要功能独立的分站对各自系统进行中继管理,造成井下各系统网络结构非常复杂,且由于接口、线缆较多,会造成各种监测误差和误报。随着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国家对各大煤矿的管理力度逐年加强,煤矿企业不管是在维护已有系统或者新建系统,都会产生大量的成本,苦不堪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煤矿井下环境数据实时监控终端,它可采集井下巷道内的实时视频和环境数据,并把环境数据和实时视频、时间、巷道位置等信息关联,方便矿井下事件发生前的预警和发生后的追溯,最大限度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企业财产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视频采集单 元7、视频存储单元2、感知单元3、显示单元4、数据处理单元5、接口单元1和供电单元6,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与接口单元5、供电单元6、视频存储单元2、显示单元4、视频采集单元7和感知单元3连接;所述供电单元6电源采用本质安全型电路板,终端的外壳体采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隔爆外壳。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接口单元包含的以太网接口主要用于连接外部级联设备,包含的串行通讯接口主要用于连接外部传感器设备,接口单元接收的数据缓存之后导入到处理单元,同时和所述高清视频、感知数据一起进行协议转换和汇集,然后经过输出缓存后发送到所述地面控制中心,同时把所述高清视频在终端内进行存储,并且把相关参数发送至显示单元进行显示。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防水等处理措施,可有效克服巷道内环境中各种参数变化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实现了高达1080p全高清实时视频采集,采用了远距离大范围红外补光模块,覆盖范围更广,黑暗处也能看的很清晰;另一方面实现了超宽范围的有毒害气体和风速的精准测量,可在本地显示屏显示,也可以同时将各种信号转换成高速以太网或者光纤信号输出,通过网络传输到地面控制中心。上述终端还具备设备级联和外部传感器扩展等功能。本发明的基于智能感知的煤矿井下环境数据实时监控终端,在集成了多种高性能模块单元的基础上,转换成了单一的高速接口输出,还可以实现设备级联和外部传感器扩展等功能,和传统型设备相比,接口兼容性更好,视频清晰度更高,速率压缩比更高,环境监测精度更精准,降低了设备在架设、部署上的复杂度,也充分减少了连接线缆类型和数量,使用方法简单,可以在煤矿井下生产的各个环节及时、精准、方便的获取到所有监控点的感知数据,并能把感知数据和实时视频、时间、巷道位置等信息关联,方便矿井下事件发生前的预警和发生后的追溯,最大限度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企业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连接结构示意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接口单元1、视频存储单元2、感知单元3、显示单元4、数据处理单元5、供电单元6、视频采集单元7。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子微(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方子微(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96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GPON网络组网终端系统
- 下一篇:数据传输组网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