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设有冷却结构的电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7266.0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4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富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松尚久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1/00 | 分类号: | B29C71/00;B29C35/16;B29L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402260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有 冷却 结构 电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电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设有冷却结构的电晕设备。
背景技术
电晕处理是一种电击处理,它使承印物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现有的薄膜生产线在生产制造薄膜时一般都要采用电晕处理,使薄膜表面变粗糙,以便增加薄膜秸结时的牢度。而经过电晕处理的薄膜表面在压棍上会严重发粘,温度会升高,导致和其接触的压膜辊温度过高,过高的粘度和温度将导致薄膜不平整、起皱或粘在压膜辊上,进而影响薄膜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了设有冷却结构的电晕设备,解决了现有薄膜电晕处理后在压棍上会严重发粘,温度升高,不平整、起皱或粘在压膜辊上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有冷却结构的电晕设备,包括用于张紧薄膜的第一压膜辊、用于对薄膜电晕处理的电晕结构、用于冷却电晕后薄膜的冷却结构和用于张紧薄膜的第二压膜辊;第一压膜辊设于设于电晕结构的前方,冷却结构设于电晕结构的后方,第二压膜辊设于冷却结构的后方。
进一步,所述冷却结构包括不锈钢制成的冷凝辊、抽水泵和制冷水箱;冷凝辊内部构成蛇形水路,冷凝辊的一端设有和蛇形水路连通的冷凝辊进水口,冷凝辊的另一端设有和蛇形水路连通的冷凝辊出水口;制冷水箱的出水口连接冷凝辊进水口,冷凝辊出水口连接制冷水箱的进水口。
进一步,所述冷却结构温度计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蛇形水路内的进水温度的温度计,温度计设于所述冷凝辊进水口。
进一步,所述温度计连接所述制冷水箱,当温度计所测温度T高于预设阀值时,制冷水箱开始持续制冷。
进一步,所述冷凝辊架设在所述电晕结构的电晕处理架之后,冷凝辊的两端分别形成支承轴,所述冷凝辊进水口和所述冷凝辊出水口分别开设在支承轴的轴端面。
进一步,所述电晕结构包括绝缘辊、设于绝缘辊上方的电极放电装置和气缸,气缸驱动电极放电装置升降,电晕时薄膜贴于绝缘辊且从绝缘辊和电极放电装置之间穿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电晕处理后加装冷凝辊的结构,电晕后的薄膜贴于冷凝辊上,冷凝辊内部通12度以下的循环冷冻水,降低薄膜电晕处理后的粘度和温度,使薄膜平整的贴在压膜辊上。冷凝辊采用不锈钢制成能更好的导热。采用气缸可以实现电极放电装置上下微调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有冷却结构的电晕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冷凝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压膜辊;2-电晕结构;21-绝缘辊;22-电极放电装置;23-气缸;3-冷凝辊;31-蛇形水路;32-冷凝辊进水口;33-冷凝辊出水口;34-支承轴;4-第二压膜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设有冷却结构的电晕设备,包括用于张紧薄膜的第一压膜辊1、用于对薄膜电晕处理的电晕结构2、用于冷却电晕后薄膜的冷却结构3和用于张紧薄膜的第二压膜辊4。第一压膜辊1设于设于电晕结构2的前方,冷却结构3设于电晕结构2的后方,第二压膜辊4设于冷却结构3的后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松尚久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松尚久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72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