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短路预检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6334.1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5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湘能讯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9/007 | 分类号: | H03K1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夏艳 |
地址: | 湖南省郴州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路 预检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路领域,尤其一种短路预检电路。
背景技术
电力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电力安全影响到各行各业和社会稳定,生活及工业用电更为重要。但往往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及操作或线路本身的老化,引起线路温度异常导致漏电、短路等情况,使得电成为人们身边隐形的“杀手”。电力事故引起的火灾及伤亡损失往往是巨大的,多少年来,相关部门及企业专注于工程电力消防设备,旨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电力事故的蔓延。目前相关的安防设备仅仅关注于在事故发生之时或者发生之后的安全防范,但往往在供电线路接通之前,隐患就存在了。传统的电力安防设备在用电线路或用电设备在接通之前就存在的线路温度异常、短路、漏电等问题是无法预测和解决的,因此,现有的电力安防设备仍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预检保护电路,有若干个电阻、放大器和电容组成,没有控制芯片,不能实现智能识别处理和计算分析功能,对低压开关柜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短路预检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短路预检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短路预检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变压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变压器的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变压器的第四接线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接线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滑动电阻的一端,所述滑动电阻的另一端通连接第一变压器的第三接线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三接线端与第一变压器的第四接线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
优选地,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三接线端还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二变压器的第一接线端和第八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九电阻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四接线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第十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容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
优选地,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地和通过第五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
优选地,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七电阻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变压器的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三接线端连接第五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四接线端连接第四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
优选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变压器的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五三极管连接第三变压器的第一接线端。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三变压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多个变压器可以多级逐渐进行降压或升压,多个三极管可以对信号进行逐渐放大处理,可以提高预检效果,结构简单,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预检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2所示,一种短路预检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VT1、第一变压器T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变压器T1的第四接线端,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一变压器VT1的第一接线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滑动电阻RP1的一端,所述滑动电阻RP1的另一端通连接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三接线端,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三接线端与第一变压器T1的第四接线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C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湘能讯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湘能讯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63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