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灭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3462.0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5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钟诚;蔡永泉;赵向阳;杨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众天消防安全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13/00 | 分类号: | A62C13/00;A62C13/76 |
代理公司: | 安化县梅山专利事务所43005 | 代理人: | 夏赞希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灭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的灭火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防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灭火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广泛应用到各种生活和工作场所。
但在一些特殊地方,比如汽车、施工工地等,由于汽车的奔跑和颠簸、施工工地机器的震动,会使灭火器受到强烈的碰撞。现有的灭火器压力表一般直接安装于灭火器阀门上,裸露在外,易受到损坏,特别是在碰撞或振动强烈的地方,会导致灭火器脱落等操作,容易造成灭火器表面压力表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灭火器的正常工作;另外,当灭火器内压力为低压或过压时,灭火器也没有提示功能,从而影响救火工作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表不易受损且具有过压/低压报警功能的新型灭火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的灭火器,包括瓶体、阀体、提把、压把、喷管和固定夹,所述阀体设于瓶体的上部,所述提把和压把分别连接在阀体上,所述喷管设于阀体一侧并通过固定夹固定在灭火器上,还包括一保护盒,所述保护盒设于阀体上,所述保护盒的前壁由钢化玻璃制成,所述保护盒内设有压力表、磁性指针、干簧管、电源和报警器,所述压力表通过接头与阀体相连并与瓶体内部连通,所述磁性指针与压力表的指针相重合,所述压力表指针转动时带动磁性指针转动,所述干簧管设于压力表的低压及高压警戒线处,所述电源设于保护盒的下壁上,所述报警器设于保护盒的前壁上;所述电源、干簧管和报警器串联连接。
优选地,所述阀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燕尾形凹槽和方形凹槽,所述保护盒的上表面设有燕尾形凸部和方形凸部,且所述燕尾形凸部和方形凸部外均套设有橡胶塞,所述燕尾形凸部与所述燕尾形凹槽过盈配合、且所述方形凸部与方形凹槽过盈配合以实现阀体和保护盒的紧密连接。
优选地,所述阀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燕尾形凹槽且两个燕尾形凹槽分布在方形凹槽的两侧,所述保护盒的上板下表面设有两个燕尾形凸部且两个燕尾形凸部分布在方形凸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保护盒的后侧面与阀体的前侧面之间还可以涂设有粘胶剂以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源的正极端连接干簧管的一端,所述电源的负极端连接报警器的负极端,所述报警器的正极端连接干簧管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瓶体的下表面涂有荧光层。
优选地,所述瓶体的底部设有防滑垫。
优选地,所述防滑垫为橡胶防滑垫或PVC防滑垫或塑胶防滑垫。
优选地,所述防滑垫为三个,呈三角形排列。
优选地,所述报警器为蜂鸣报警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表安装在一保护盒内,能避免压力表在受到强烈碰撞或振动时受损,且该保护盒的前壁采用钢化玻璃制成,操作人员可通过玻璃视窗清晰地看到灭火器内的压力;2. 本实用新型的灭火器具有过压/低压报警功能,当磁性指针转动到过压警戒线时,因为磁性指针是磁性的,干簧管接通,报警器能发出蜂鸣声以报警,同样当磁性指针转动到低压警戒线时,干簧管接通,报警器发出蜂鸣声以报警,从而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处理,保证救火工作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灭火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阀体和保护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力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灭火器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灭火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的灭火器,包括瓶体1、阀体2、提把3、压把4、喷管5和固定夹6,其中阀体2设于所述瓶体1的上部,提把3和压把4分别连接在阀体2上,喷管5设于阀体2一侧通过固定夹6固定在灭火器上。
灭火器还包括一保护盒7,其中保护盒7设于阀体2上,保护盒7的前壁由钢化玻璃制成,保护盒7内设有压力表8、磁性指针9、电源10、干簧管11和报警器12。压力表8通过接头与阀体2相连并与瓶体1内部连通,磁性指针9与压力表8的指针相重合,压力表8指针转动时带动磁性指针9转动,干簧管11设于压力表8的低压及高压警戒线处,电源10设于保护盒7的下壁上,报警器12设于保护盒7的前壁上,报警器12为蜂鸣报警器。电源10、干簧管11和报警器12串联连接,其中电源10的正极端连接干簧管11的一端,电源10的负极端连接报警器12的负极端,报警器12的正极端与干簧管11的另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众天消防安全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众天消防安全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34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