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逆流头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0402.3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6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陶红;陈涪容;何小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职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何涛 |
地址: | 62105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皮针 针头 针座 防逆流瓣膜 防逆流 本实用新型 输出方向 输液通道 血液回流 输液管 医护 | ||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防逆流头皮针,包括针头和针座,所述针头和针座之间通过输液管连接,所述针座内设置有防逆流瓣膜,防逆流瓣膜形成一个向针头输出方向打开的单向输液通道;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取针时发生的血液回流,能够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较好的保护,同时操作方式与现有的头皮针没有任何的区别,利于大面积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逆流头皮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输液时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回血过多,而在将头皮与输液器进行分离时,容易发生血液回流现象,进而引起安全事故。
公开号为CN20334213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于2013年12月18日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实用防逆流套管式静脉输液针,包括套管组件和钢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重防逆流瓣膜,防刺伤安全装置、无针正压接头,其中,所述双重防逆流瓣膜采用前防逆流瓣膜和后防逆流瓣膜前后同轴设置组成。
该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血液回流带来的问题,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头皮针与输液装置分离时容易发生逆流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逆流头皮针,本实用新型防逆流效果好,能够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良好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防逆流头皮针,包括针头和针座,所述针头和针座通过输液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内设置有防逆流瓣膜,所述防逆流瓣膜形成向针头输出方向打开的单向通道。
所述防逆流瓣膜共有两片,所述防逆流瓣膜的根部与针座相连,两片防逆流瓣膜的头部相对设置,且呈“人”字形闭合。
所述防逆流瓣膜的根部的厚度为0.3mm-0.6mm,防逆流瓣膜的头部厚度为0mm-0.15mm,防逆流瓣膜的长度为针座半径的1.5-2倍。
所述防逆流瓣膜采用医药级PVC材料制成。
所述防逆流瓣膜与针座位一体成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针座内设置有防逆流瓣膜,通过防逆流瓣膜形成一个只向针头输出方向打开的单向通道,当有反方向的液体回流时,防逆流瓣膜自动闭合,关闭回流通道,从而达到防止液体回流,避免空气栓塞的发生,其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利于大量推广。
2、本实用新型的防逆流瓣膜共有两片,其闭合更加严密,提高了防止液体回流的效果,防逆流瓣膜的根部与针座相连,两片防逆流瓣膜的头部相对设置,且呈“人”字形闭合,提高瓣膜闭合后的密闭性,提高防止液体回流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逆流瓣膜的根部的厚度为0.3-0.5mm,头部的厚度为0mm-0.15mm,通过加厚根部的厚度提高防逆流瓣膜与针座之间连接强度,避免防逆流瓣膜脱落;降低头部的厚度则可以提高头部在液体中的摆动幅度,便于头部的快速闭合,提高防止液体回流的技术效果,防逆流瓣膜的长度为针座半径的1.5-2倍,则可以提高两片防逆流瓣膜闭合后的密封性。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逆流瓣膜采用医用PVC材料,提高输液针使用的安全性,通过防逆流瓣膜与针座一体成型制造提高连接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针头,2、针座,3、输液管,4、防逆流瓣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职工医院,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职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04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射泵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静脉穿刺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