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磷化氢气体分层采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9857.3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1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牛晓君;陈伟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G01N1/26;G01N1/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蔡克永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磷化氢 气体 分层 采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磷化氢气体分层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质循环具有重大的意义,磷元素是各种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限制因子,尤其是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湿地系统中复杂的生态环境和水文条件会影响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这种过程包括了磷元素在水和沉积物间的交换、植物的吸收以及向周围生态系统的输送。这些过程会直接影响湿地系统磷酸盐的代谢能力,而当湿地系统中磷酸盐含量过高时又会导致湿地的富营养化。磷化氢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大气中的痕量气体。因此在磷的生物化学循环中,必须将磷化氢的存在和作用考虑进来。磷化氢作为磷循环中重要的磷载体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磷化氢作为一种活泼气体与其它温室气体竞争消耗大气中的羟基自由基,可能会导致间接的温室效应;二,磷化氢的毒性会抑制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损伤植物;三,磷化氢可能会在大气中被氧化成为可溶性磷酸盐,重新被植物吸收,参与磷的循环。
人们对于磷化氢气体的排放已经做了些许研究,现有对磷化氢在陆地自然环境释放规律的研究中认为磷化氢的主要排放途径为土壤,并没有考虑到环境中植物作为磷化氢排放途径的可能性。有学者发现磷化氢总是伴随着甲烷而产生,因此猜测甲烷与磷化氢有着类似的排放途径,现有对水稻田中甲烷排放规律的大量研究发现水稻植株是主要的排放途径,因此希望通过土壤和植株对总排放的贡献率的区分来揭示植株是否是磷化氢的重要排放途径之一。
发明内容
现有对磷化氢在陆地自然环境释放规律的研究中认为磷化氢的主要排放途径为土壤,并没有考虑到环境中植物作为磷化氢排放途径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密封性能好的土壤磷化氢气体分层采样装置。通过该装置在野外实际中的应用,采样获得土壤与植株两种不同排放途径产生的磷化氢气体的量,从更深的层面揭示磷化氢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土壤磷化氢气体分层采样装置,包括第一基座7、隔板6和基础箱4;
所述第一基座7具有一个内外环,外环为可储水的回水槽9,内环用于放置中部带有一圆孔8的隔板6;所述基础箱4的下部开口,并置于该回水槽9上,当回水槽9内储存有水时,基础箱4的下端淹没在液面下;基础箱4内设有温度仪和风扇;
所述基础箱4的顶部具有一端盖10,端盖10上开设有一号采样口1和二号采样口2;其中,一号采样口1的内口经过一根硅胶管穿过隔板6的圆孔8延伸至隔板以下,用于采集土壤释放的磷化氢气体,二号采样口2的内口通过一根硅胶管延伸至隔板6之上,用于采集植株释放的磷化氢气体。
所述土壤磷化氢气体分层采样装置还包括一个基础箱4的延长段5和一个第二基座11;第二基座11套设在延长段5的上端,第二基座11的结构与第一基座7的结构相同;
所述基础箱4的下端支撑在延长段5上的第二基座11的回水槽内,延长段5的下端置于第一基座7的回水槽内;
所述基础箱4、第二基座11、延长段5、第一基座7自上而下叠置,形成可拆卸式组合箱体。
所述一号采样口1和二号采样口2的外口均各自设有一软管,作用在于通过软管将箱体内部与外界连通;软管上各设有一个三通阀,三通阀的作用在于当采集箱体内部气体时,用于断开箱体内部与外界的连通。
所述隔板6由两个半圆块组合而成,以实现大小可调。
所述所述温度仪和风扇直设置在基础箱4的侧壁,温度仪及风扇的开关设置在基础箱4的端盖10上。
所述基础箱4、延长段5的截面行政均为圆筒状结构;第一基座7底部为可插入土壤的楔形结构;基础箱4、延长段5外表明覆盖了锡箔,防止采样期间由于光照引起箱体升温。
所述基础箱4的长度小于延长段的长度。
所述基础箱4长度为50cm,直径为50cm;
所述延长段5长度为80cm,直径为50cm,延长段5用于给植株提供生长空间及植株生长后期的气体采集。
一种土壤磷化氢气体分层采样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选取好的试验田中放置第一基座7,将第一基座7插入土壤8cm~10cm,并在第一基座7的回水槽内中灌满水;
步骤二:打开基础箱4内的风扇,使箱体内空气混合均匀;
步骤三:将隔板6置于第一基座7的内环内,将植株置于其上;隔板6将植株与土壤表面的分离,将基础箱4的下端置于第一基座7的回水槽上;此时基础箱4的下端淹没在回水槽内水的液面下,以隔绝箱内与外界大气的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98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全天时尿标本收集器
- 下一篇:崩解软岩与混凝土粘结特性的测试试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