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桅杆升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9028.5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2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明;王仁强;邓华;李敬东;许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15/02 | 分类号: | B63B15/02;B63B1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32242 | 代理人: | 何红梅 |
地址: | 21117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桅杆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桅杆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桅杆,船上悬挂帆和旗帜、装设天线、支撑观测台的高的柱杆,木质的长圆竿或金属柱,通常从船的龙骨或中板上垂直竖起,可以支撑横桁帆下桁、吊杆或斜桁。在船的航道上架设有越来越多的桥梁,当船只从桥底穿过时,若船上的桅杆会与桥梁发生碰撞,需要降低桅杆的高度,确保船只能顺利通过,船只穿过桥底后,必须马上将桅杆立起,这样才能确保船只航行的安全。目前通常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桅杆放倒,通过桥后再将桅杆拉起,由于桅杆重量较重,在升降桅杆的过程中需要四五个人同时操作,极不方便,而且桅杆在升降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给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威胁。
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桅杆升降装置[申请号:CN201310255220.4],包括基座、桅杆底座及桅杆,所述基座上还固定设置有螺杆底座,所述螺杆底座上设置有活动支柱及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与其传动连接的传动装置,所述桅杆上固定设置有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上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活动支柱,所述螺杆与所述活动支柱螺纹连接,所述活动支柱和所述活动支柱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桅杆绕所述桅杆底座的转动方向相同。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结构复杂,升降仍是不够方便,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方便桅杆升降的桅杆升降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桅杆升降装置,包括基座,所述的基座上固定连接有桅杆底座,所述的桅杆底座上铰接有桅杆,所述的基座上转动连接有升降转盘,所述的升降转盘上开有供桅杆穿过的开口,所述的开口的边部形成供桅杆滑动的滑动轨迹,所述的桅杆上纵向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的开口的边部设有滑动导轨,所述的滑动块与滑动导轨滑动连接,滑动导轨上的各点与升降转盘圆心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且当升降转盘被转动时滑动块沿着滑动导轨滑动,桅杆的高度发生变化。通过转动升降转盘即可实现桅杆的升降,结构简单,使用较为方便,且成本较低。
在上述的桅杆升降装置中,所述的滑动导轨为半径逐渐变大的曲线,滑动导轨的两端处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穿过升降转盘的圆心。利用滑动导轨与升降转盘圆心之间距离的变化,来实现桅杆升降。
在上述的桅杆升降装置中,位于滑动导轨的两端之间的开口的边部形成阻挡面,所述的阻挡面上还开有供滑动块定位的卡槽。阻挡面能够阻挡桅杆继续下降,起到限制作用。
在上述的桅杆升降装置中,所述的桅杆上滑动套接有滑动座,所述的滑动座与滑动块的一侧相铰接,滑动块的另一侧与滑动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的滑动导轨上开有滑动槽,所述的滑动块上设有能够插入到滑动槽中滑动凸块。转动升降转盘时,滑动块沿着滑动导轨滑动,桅杆发生倾斜,滑动座随桅杆的移动而纵向移动。
在上述的桅杆升降装置中,所述的滑动导轨和滑动块之间设有能够防止滑动块滑脱的限位结构。利于结构稳固。
在上述的桅杆升降装置中,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滑动凸块前端的限制块和设置在滑动槽槽口两侧的外挡板,所述的外挡板之间形成供滑动凸块插入的插入口,所述的限制块的纵向长度大于插入口的纵向长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桅杆升降装置的优点在于:通过转动升降转盘即可实现桅杆的升降,结构简单,使用较为方便,且成本较低。阻挡面能够阻挡桅杆继续下降,起到限制作用。滑动导轨和滑动块之间设有能够防止滑动块滑脱的限位结构,利于结构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桅杆底座、3桅杆、4升降转盘、5滑动块、6滑动导轨、7阻挡面、8卡槽、9滑动座、10滑动槽、11滑动凸块、12限制块、13外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90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船舶桅杆
- 下一篇:一种码头船岸界面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