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溶氧、高污泥浓度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6680.1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3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晴伟;杨坤三;吕丽萍;陈军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和盛康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孙福岭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溶氧 污泥 浓度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溶氧、高污泥浓度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氮素循环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物质循环,它的破坏会导致中间产物的积累,危害整个生态环境。以工程手段强化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人类平衡氮素循环,控制氮素污染的伟大创举。传统生物脱氮理论认为生物脱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其中硝化阶段分为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两步,即NH4+—NO2-—NO3-;反硝化分为硝酸盐还原和亚硝酸盐还原两步,即NO3-—NO2-—N2。不同的反应需在不同的细菌和环境下完成,这就决定了反应的时空不同步性,直接导致了反应器数量的增加、基建费用上升、处理成本增加,而且处理时间延长,有机物需求量大,曝气量增加。这些传统工艺脱氮的不足促使人们探讨各种更加方便、易控制、费用低的工艺。
短程硝化-反硝化在理念和技术上突破了传统硝化反硝化的框架,将氨氮的氧化过程控制在亚硝酸盐氮阶段,反硝化菌以亚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生成氮气。把短程硝化反硝化放置在一个反应器中进行,因而反应器数量减少,处理费用低,节省了从亚硝酸盐氮氧化到硝酸盐氮所需的氧。其具有节约能耗、减少投碱量、缩短反应时间等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在普遍存在的污水处理问题,提供一种低溶氧、高污泥浓度污水处理装置用于污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溶氧、高污泥浓度污水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包括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器,所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器按照污水处理顺序包括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区、曝气区、回流区、澄清区,这四个区域之间通过隔板隔开,隔板上开有供水流通过的口,在澄清区设有出水管和出泥管。
进一步,该处理装置还包括进水泵,进水泵连接着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器,在进水泵和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器之间安装有在线溶氧仪。
进一步,该处理装置还包括酸液罐和碱液罐,酸液罐和碱液罐均连通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区和曝气区。
进一步,在所述酸液罐与反硝化生物反应区、曝气区之间,在所述碱液罐与反硝化生物反应区、曝气区之间分别装有输送泵。
进一步,所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区和曝气区内均安装有溶氧量浓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曝气区内设有至少一根曝气管,曝气管外接曝气风机,曝气管和曝气风机之间装有调节阀。
进一步,所述酸液罐中的酸液为盐酸或碳酸的一种,在所述碱液罐中的碱液为碳酸钠、碳酸氢钠、氨、氢氧化钠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溶氧、高污泥浓度污水处理装置通过溶氧量浓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检测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区和曝气区的溶氧量和pH值,并通过在线溶氧仪、酸液罐、碱液罐调节溶氧量和pH值,构建适宜氨氧化菌的生存环境,抑制亚硝酸根离子向硝酸根离子转化,减少耗氧量;另外,本实用新型处理污水时的反应速度快,污水处理效率高;其次,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便、易控制、处理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器;2、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区;3、曝气区;4、回流区;5、澄清区;6、出水管;7、出泥管;8、进水泵;9、在线溶氧仪;10、酸液罐;11、碱液罐;12、溶氧量浓度传感器;13、pH传感器;14、曝气管;15、曝气风机;16、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低溶氧、高污泥浓度污水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泵8、在线溶氧仪9、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器1,所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器1按照污水处理顺序包括进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区2、曝气区3、回流区4、澄清区5,这四个区域之间通过隔板隔开,隔板上开有供水流通过的口,在澄清区5设有出水管6和出泥管7。这样就构成了污水处理的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和盛康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和盛康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66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