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自动化低压涡轮转子叶片叶冠耐磨块焊接辅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3628.0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5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古鸣;刘仍;黄国滔;李巍;熊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凯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国家***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自动 低压 涡轮 转子 叶片 耐磨 焊接 辅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辅助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半自动化低压涡轮转子叶片叶冠耐磨块焊接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某型飞机配装一台涡扇发动机,在引进该发动机修理技术时受到技术的限制,特别是先进的焊接、表面工程和热处理等关键技术更为严格。低压涡轮叶片叶冠焊接耐磨块技术就是限制技术之一。在国产某型发动机研制中,其相同部位就因为国内熔焊技术达不到要求,而采用其它工艺技术替代。
为保证该型发动机低压涡轮叶片修理质量,必须开展低压涡轮转子叶片耐磨合金熔焊工艺研究。该图为低压涡轮转子叶片叶冠耐磨块焊接示意图,目前该焊接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难题:1、低涡叶片焊接耐磨块几何尺寸小(通常为 5.2x4.5x1.5mm),很难进行预焊接定位,焊接时耐磨块出现报废率约20%左右; 2、难保证焊接时间,焊接时间的不同,会导致融合深度,当融合深度大于0.5mm,影响到低压涡轮叶片修理使用寿命;3、难以保证焊接距离,在保证焊接电流情况下,由于焊接距离改变,导致焊接电压的变化,使焊接功率出现了变动影响焊接耐磨块,从而使耐磨块硬度和组织受到影响,综合以上因素,会导致了同一批次焊接的耐磨块质量出现波动,在不同的人员焊接同一批叶片时,耐磨块的焊接质量波动幅度更大。
现行低压涡轮叶片叶冠耐磨块焊接工艺存在的问题,与航空产品要求质量稳定性不相符。为保证该型发动机低压涡轮叶片修理质量,必须开展低压涡轮转子叶片耐磨合金熔焊工艺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焊接时间可调节,焊接距离可控制,报废率低的的半自动化低压涡轮转子叶片叶冠耐磨块焊接辅助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半自动化低压涡轮转子叶片叶冠耐磨块焊接辅助系统,包括工作台、微电脑控制器、支架、伺服电机、丝杠组合件、夹具组合件,所述夹具组合件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支架导轨;所述支架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架导轨上;所述支架的左右支柱上分别设有竖导轨;所述支架顶部设有所述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丝杠组合件与后支承板连接;所述后支承板通过螺钉与前压板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承板与横导轨固定连接;所述横导轨固定在横梁上;所述横梁两端连接滑块;所述滑块固定在竖导轨,并能沿所述竖导轨上下滑动;所述微电脑控制器与所述伺服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微电脑控制器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
优选地,还包括焊接设备,所述微电脑控制器与所述焊接设备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采用微电脑精确控制伺服电机的移动距离和焊接设备的焊接时间,在焊接耐磨块时,实现了焊接工艺参数的精确化控制,保证叶片焊接质量稳定性;2、降低了焊接人员经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3、提高耐磨块的焊接效率,降低了焊接人员的劳动强度,焊接过程操作的简化带来而来焊接操作人员保护更为有效,降低焊接时耐磨块报废率约5%左右,降低修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半自动化低压涡轮转子叶片叶冠耐磨块焊接辅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自动化低压涡轮转子叶片叶冠耐磨块焊接辅助系统,它包括工作台1、微电脑控制器2、支架3、伺服电机5、丝杠组合件6、夹具组合件10,其中微电脑控制器2,伺服电机5、丝杠组合件6、夹具组合件10均未现有技术,夹具组合件10固定在工作台1上,用于固定低压涡轮叶片,工作台1上设有支架导轨13;支架3底部固定在支架导轨13上,这样支架3便能在支架导轨13上前后滑动;支架3的左右支柱上分别设有竖导轨4;支架3顶部设有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5通过丝杠组合件6与后支承板7连接;后支承板7通过螺钉与前压板9固定连接;后支承板7与横导轨8固定连接;横导轨8固定在横梁11上;横梁11两端连接滑块12;滑块12固定在竖导轨4,并能沿竖导轨4上下滑动;微电脑控制器2与伺服电机5电性连接,为了便于操作微电脑控制器2固定在工作台1上;该微电脑控制器2与焊接设备(图中未画出来)电性连接。
具体操作如下:
(一)、设备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凯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凯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36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