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硝脱硫的锅炉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1915.8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8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宋敏;陈翔宇;向红梅;陈勇;赵坤;余雄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翔宇;宋敏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83;B01D53/56;B01D53/64;B01D53/40;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姜庆梅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锅炉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具体是一种脱硝脱硫的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锅炉而言,不论是燃煤锅炉、燃气锅炉还是燃油锅炉,都存在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排烟损失是锅炉热效率最大的一项损失,大量热能随着烟气排放到大气中而浪费掉,特别是燃煤锅炉,产生的废气含有大量的NOx和SO2,造成环境的污染。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技术比较成熟的烟气脱硝法是SCR法,在SCR工艺中,NH3做为还原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NOx还原为氮气和水,但是SCR法脱硝对反应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烟气在较高温度才能够实现较好的脱硝效果,低温度容易造成NH4HSO4粘附在催化剂表面,堵塞催化剂通道而降低脱硝效果。传统的将烟气升温是采用补燃方式,采用煤气,必然会增加成本。目前也存在余热回收装置,但其存在回收效果差的缺点,而个别回收效果好的余热回收装置,却因其结构复杂、成本高而难以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硝脱硫的锅炉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硝脱硫的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锅炉、SCR脱硝装置、空气能热水器和脱硫塔,所述锅炉上端排气口与热交换器的进气口通过烟道连接,所述热交换器与SCR脱硝装置之间设有补燃炉,所述补燃炉的排气口分别与热交换器排气口和SCR脱硝装置进气口通过三通烟道连接,所述补燃炉进气口与煤气管连接,所述热交换器内设有S型弯管,所述 SCR脱硝装置排气口与S型弯管进气口连接,所述SCR脱硝装置一侧设有空气能热水器,所述空气能热水器进气口与S型弯管排气口通过烟道连接,所述空气能热水器上端设有冷水进水口,所述冷水进水口上设有循环水泵,所述空气能热水器一侧排气口与脱硫塔进气口通过烟道连接,所述脱硫塔一侧按从左到右顺序依次设有石灰粉给料机和活性炭给料机,所述脱硫塔排气口与除尘装置进气口通过烟道连接,所述除尘装置一侧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一侧设有烟囱,所述鼓风机进气口与鼓风机排气口通过烟道连接,鼓风机排气口与烟囱进气口通过烟道连接,所述空气能热水器一侧设有保温箱,所述空气能热水器底端出水口与保温箱进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所述保温箱一侧设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进水口与保温箱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增压泵出水口与用户进水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交换器的出风口连接到干燥车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尘装置采用喷淋式除尘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气能热水器顶端设有保温盖,所述空气能热水器内设有螺旋式烟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脱硝烟气和原始烟气的温差,将原始烟气进行预热升温,从而减少补燃炉中煤气的消耗量,采用常规成熟SCR法完成高效脱硝,保证了烟道废气的脱硝效果,通过脱硝后的烟气与原始烟气换热后再经空气能热水器进行余热回收利用,通过空气能热水器内螺旋式烟道,增加水与烟道接触的表面积,加快换热,降温尾气,通过石灰粉给料机和活性炭给料机向脱硫塔喷入石灰粉和活性炭粉末,利用中和反应和吸附的原理脱除废气中的酸性气体、重金属等有害物,通过除尘装置喷淋、除尘,解决了锅炉余热回收系统直接将锅炉尾气排放到空气当中,造成空气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脱硝脱硫的锅炉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翔宇;宋敏,未经陈翔宇;宋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19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