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1059.6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0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孙竹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竹营 |
主分类号: | B27J7/00 | 分类号: | B27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地址: | 112000 辽宁省铁岭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秸秆 皮穰叶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秸秆处理机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将玉米秸秆的皮、穰、叶分别分离开的农业机器。
背景技术
玉米秸由秸皮、秸穰和秸叶构成,秸穰和秸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半纤维素和糖等,是育畜的优良饲料。秸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它强度高、韧性好,是造纸、人造板等行业的好材料。但在未分离前将其作饲料,适口性差,采食率低,咀嚼困难。采食的时候,消耗较多的体能,饲喂过程中还浪费部分精料,将其用于造纸时,由于糖和蛋白含量高,致使浆液沾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增加。用于人造板时,由于秸穰的存在,板的吸水性大,质量难过关。这样,如何将玉米秸的皮、穰和叶进行大规模分离,改善使用性能/拓宽应用领域、提高利用价值,便成为其综合利用的关键环节。
分离后的秸穰和叶适口性极好,由于秸皮纤维及木质素的剔出,总体营养成分增加了30%以上,其中粗蛋白相对提高了40.5%、粗纤维下降了25%,提高了牲畜食用时的采食率和消化率,成为高蛋白的优良饲草。
分离后的玉米秸皮强度高、韧性好、纤维素含量44.6%。制浆得率41.1%-51.7%,性能相当于芦苇,是造纸、人造板等行业的优质材料。
玉米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从高质效优的角度看,秸秆的加工必须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在就地加工利用的基础上,将大量廉价的秸秆进一步制成商品性制品,形成机械化、工厂化加工作业,促进资源增值,增加农民收入。
玉米秸分离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饲料、饲养、造纸、人造板、制浆、酿酒等行业,建立在巨大的廉价资源基础上的本项技术,对上述行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高效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都有重大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为高效,稳定,除叶除柄效果更好的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一种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机,包含至少一组剥除装置,和送料及清叶装置,所述剥除装置包含清叶轮和送料刀轮,重点改进在于:所述送料刀轮包含第一送料叶片和第二送料叶片,所述清叶轮包含与第一送料叶片和第二送料叶片交错设置的三排六齿清叶叶片。
其中,所述每一组剥除装置包含相向旋转的第一除叶钢丝刷组轴和第二除叶钢丝刷组轴,而每一个除叶钢丝刷组轴上包
含间隔设置的钢丝压板,所述钢丝压板单侧或两侧延伸若干除叶钢丝,所述钢丝压板的外端设置有除包衣柄角刀。
其中,所述除包衣柄角刀具有垂直于钢丝压板的水平面的切割部,所述切割部向旋转方向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切割部为三角形。
其中,所述剥除装置包含横跨所述除叶钢丝设置加固用途的钢丝拖板。
其中,包含两组剥除装置。
其中,所述两组剥除装置前均设置有定位器。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技术效果:采用本新型中的除叶除柄装置,能够有效去除秸秆的叶子,并通过切割部将秸秆柄部去除,三排六齿清叶叶片且能够杜绝叶子缠绕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剥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剥除装置中的上侧相邻两个除叶除柄装置40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 的俯视图。
图5为图2中剥除装置中的下侧相邻两个除叶除柄装置40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5 的俯视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送料刀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送料刀轮和牵拉轮及牵拉辊构成的送料牵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送料刀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清叶轮,送料刀轮,牵拉轮及牵拉辊构成的送料和清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机,按照玉米秸秆处理方向来看,依次包含:供秸秆2输入的台案1,入料口3,第一剥除装置4,第一定位器5,第二剥除装置6,第二定位器7,送料及清叶装置8,分展装置9,碾压装置10,剥穰装置11,输出机构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竹营,未经孙竹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10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XCR4结合分子
- 下一篇:CNS中的恶性肿瘤的检测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