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钢结构集水坑的地下综合管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9889.X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4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战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联众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3F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121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钢结构 集水 地下 综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廊,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钢结构集水坑的地下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在先申请一件名称为“具有周向钝角连接的箱型管道”、申请号为201610649976.0的发明专利,该管道通常作为人行或者放置管线,所以需要在管道内部设置排水装置,由于管道较长,且排水区间不宜过大,所以需要在管道内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排水装置,以保证整个管道内部无积水。
因此,亟待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带排水装置可实现内部积水自动排出的地下综合管廊。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钢结构集水坑的地下综合管廊,包括由顶板、底板和两侧板沿周向拼装形成单元管节,该单元管节沿轴向拼装形成管廊,所述底板的排水低点间隔开设连接口,并通过该连接口连接集水坑。从而使得管廊内的积水聚集在排水低点处,并通过连接口流入集水坑内。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底板和两侧板的周向接触部设有纵向法兰,其中,底板为钢波纹板,其波纹纹路方向与管廊的轴心线方向垂直,位于连接口轴向两个端部底板的波谷内设有钢管,且该钢管的两端与底板两侧的纵向法兰相连接,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
同时,所述连接口的周边设有型钢法兰,并通过该型钢法兰与集水坑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为栓接、焊接或者栓接与焊接相结合。当上述固定连接为栓接时,在栓接处设置密封垫,在保证本身结构强度的同时,也可将集水坑设置成预制拼装式,便于施工,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顶板和两侧板也为钢波纹板,其波纹纹路方向与管廊的轴心线方向垂直,并在顶板与两侧板的波谷内设有钢管,该钢管两端分别与顶板和两侧板两侧的纵向法兰相连接,该钢管可以只布设于集水坑和底板连接处的周围,也可以布设于整个管廊内,使得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局部应力得到极大优化。
此外,所述顶板、底板和两侧板为向管廊外侧起拱的弧形板,且钢管为弧形钢管,该弧形钢管沿波谷内侧面延伸的弯曲弧度与波形钢板的弯曲弧度一致,使得该钢管可以与波谷内壁贴合。
优选的,所述法兰根据集水坑与底板连接口的弧度,选用弧形法兰,以便集水坑与底板更加吻合的连接。
为了进一步增加钢管的结构强度,可以在钢管内填充混凝土或者钢筋混凝土。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集水坑选用波纹钢板周向拼接而成,并在集水坑表面的波纹凹槽嵌有钢管,同时在钢管内填充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用于对集水坑的加固。
最后,考虑到管内的排水区间长度不宜过大,在所述底板的排水低点每隔50~200m设置集水坑。
工作原理:在管廊下方底板的排水低点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集水坑,管内积水流向排水低点处进入集水坑,从而减少管内残留积水量,并通过在管廊内以及集水坑表面增设填充混凝土的钢管,该钢管两端与纵向法兰相连接,组成一个骨架的结构来强化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1)首先,在管廊底板的排水低点间隔增设集水坑,可以使得管内积水汇集低点处流入集水坑内,从而有效减少管内残留的积水量;(2)其次,通过在波纹板的凹槽内增设填充混凝土的钢管,钢管两端与两侧纵向法兰相连接,比现有技术的管道多了一个结构骨架,增强了管道和集水坑的结构强度;(3)另外,将钢管设置成与顶板、底板和两侧板弧度一致的弧形管,使得该钢管可以嵌于波纹板内,与波谷相贴合,进一步增强了整体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底板结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局部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带有钢结构集水坑的地下综合管廊,包括由顶板1、底板2和两侧板3沿周向拼装形成单元管节,该单元管节沿轴向拼装形成横截面类似矩形的管廊4,所述底板2上排水低点处间隔开设矩形连接口5,该底板2通过连接口5与集水坑6固定连接,管廊内的积水聚集在排水低点处,流入集水坑6内,该集水坑6又与排水泵等排水设施连接,当坑内积水达到一定水位后自动通过排水泵排出,以确保管道内部无积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联众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联众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98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抗浮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城市道路地下通道施工处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