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煤烟气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超低排放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9672.9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8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孟磊;谷小兵;申镇;江澄宇;李叶红;李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B01D53/64;B01D50/00;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烟气 污染物 协同 控制 排放 处理 系统 | ||
1.一种燃煤烟气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超低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烟气流向依次布置的:
一脱硝反应器,其内部设有一协同脱汞催化剂层,用以将通过的烟气中的零价汞转化为二价汞;
一空预器;
一相变团聚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入口整流段、一相变换热段及一出口段;所述相变换热段内布置有换热器,用以供换热介质流通;
一除尘装置;
一脱硫吸收塔,包括:
作为烟气通路的一塔体,具有一烟气入口及一烟气出口;
在所述塔体内,沿烟气流向依次布置有:一湍流装置,用以使烟气通过之后形成湍流状态;一喷淋层;一第一除雾层;一第二除雾层;
其中,所述第一除雾层布置有若干层屋脊式除雾器,所述第二除雾层布置有旋流式电除雾器;
所述旋流式电除雾器包括多个二次除雾单元,每个所述二次除雾单元包括一阳极筒体,所述阳极筒体具有一烟气进口,该烟气进口设有一旋流板;所述阳极筒体的中心固设与其绝缘的极芯,所述极芯电连接一高压直流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烟气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超低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整流段设置有若干导流板,用以使通过入口整流段的烟气流场均匀;所述相变换热段内的换热器为氟塑料换热器;所述换热介质为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烟气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超低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为电除尘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烟气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超低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脱汞催化剂层布置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选自添加Ce元素和Zr元素的SiO2-TiO2-V2O5催化剂或溴化物催化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烟气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超低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预器及除尘器之间设有喷射吸附装置,所述喷射吸附装置内设有喷射汞吸附剂的喷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烟气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超低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湍流装置包括:沿烟气流量依次布置若干层管列,各管列中包括多根平行布置的湍流管,任一管列中的各湍流管与其他管列中的湍流管平行交错或投影交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煤烟气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超低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列在其所在塔体的水平截面内的开孔率为65%-7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烟气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超低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直流电源连接一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接入一控制系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煤烟气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超低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为一自动开关,所述控制系统为脱硫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烟气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超低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湍流装置与喷淋层之间的距离为1.8-3.2米;所述第一除雾层与第二除雾层之间的间距为1.2-2.5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967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