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搅拌式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9185.2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2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富华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曹丽 |
地址: | 52822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搅拌 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子,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搅拌式杯子,属于生活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很多冲饮的饮料放入杯子再加入适量开水后,需要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反复搅拌,才能使冲饮品基本融化于水中,这样更加易于冲饮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由于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复搅拌,很多人就显得很没有耐性,匆匆搅拌几下,导致营养成分不能很好地被吸收,很多时候,饮料喝完后,还有很多冲饮粉沉积在杯子底部,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自动搅拌式杯子,该自动搅拌式杯子无需人工搅拌,可自动对杯子内部进行搅拌,不但促进了饮品中营养成分的吸收,而且还给使用者带来了便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搅拌式杯子,包括一筒状杯体,一和所述筒状杯体等长的勺子,所述筒状杯体后端设有可卡接勺子的第一卡环,所述筒状杯体上端边沿设有一自动搅拌装置,该自动搅拌装置包括一通过一位于筒状杯体外侧的凹槽卡接的转动电机,还包括一可和所述转动电机上端的转动部形成转动连接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通过一连接杆、一和转动电机形成转动式连接的滑动套形成连接,所述转动轮上端通过一L型连接杆连接可卡接勺子的第二卡环,并且所述第二卡环位于筒状杯体的上端,同时所述筒状杯体外侧粘设有和所述转动电机电性连接的控制键及充电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之优选,所述充电口为USB充电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微型转动电机、微型转动轮以及卡环的配合结构,可使勺子通过一定的速度对杯子内部进行持续的搅拌,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但促进了饮品中营养成分的吸收,而且还给使用者带来了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1、其中:1、筒状杯体;2、勺子;3、第一卡环;4、凹槽;5、转动
电机;6、转动部;7、转动轮;8、连接杆;9、滑动套;10、L型连接
杆;11、第二卡环;12、控制键;13、充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由图1可知,一种自动搅拌式杯子,包括一筒状杯体1,一和筒状杯体1等长的勺子2,在筒状杯体1的后端设有可卡接勺子2的第一卡环3,在筒状杯体1的上端边沿设有一自动搅拌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之优选,该自动搅拌装置包括一通过一位于筒状杯体1 外侧的凹槽4卡接的转动电机5,还包括一可和转动电机5上端的转动部6 形成转动连接的转动轮7,转动轮7通过一连接杆8、一和转动电机5形成转动式连接的滑动套9形成连接,转动轮7上端通过一L型连接杆10连接可卡接勺子2的第二卡环11,并且第二卡环11位于筒状杯体1的上端,同时筒状杯体1外侧粘设有和转动电机5电性连接的控制键12及充电口13,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充电口13为USB充电口。
上述结构具体是这样使用的:首先通过充电口13给转动电机5充电,然后按动控制键12,转动电机5转动,使得转动部6带动转动轮7转动,勺子2连同L型连接杆10围着转动轮7在筒状杯体1进行一定速度的圆周运动;连接杆8和滑动套9可使转动轮7的转动更稳定。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微型转动电机、微型转动轮以及卡环的配合结构,可使勺子通过一定的速度对杯子内部进行持续的搅拌,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但促进了饮品中营养成分的吸收,而且还给使用者带来了便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富华,未经张富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91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