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恒温一体机通风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7674.4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3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黄镇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凯诺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13/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0 | 代理人: | 刘兴耿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 一体机 通风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温一体机通风管道。
背景技术
在机械构造方面,制冷是利用电作为动力源,环保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吸收载冷剂水的热量进行制冷,蒸发器吸热后的环保制冷剂湿蒸汽被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经水冷冷凝器变成液体,经膨胀阀节流进入蒸发器再循环,从而把水温降到常温以下的冷水。制热是利用压缩机正转为制冷,反转为加热的原理加上四通阀进行改造利用。但是,恒温一体机的散热风扇直接安装在机壳的上部,风扇排除的气流流态混乱,效率下降,容易引起较高的气动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消声效果佳的恒温一体机通风管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恒温一体机通风管道,包括机壳和散热风扇,所述机壳的上部设置有排气蜗室,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排气蜗室内,所述排气蜗室与环形通风道连接,环形通风道具有入风端口和出风端口,所述环形通风道通过入风端口与排气蜗室连通,该环形通风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吸声腔,所述吸声腔的腔壁内充填有吸声体,所述吸声腔的下部设置有斜向排列的屏风板,所述屏风板的表面设置有多孔板,所述吸声腔的上部设置有若干引风管,所述引风管内设置有吸声瓦,所述环形通风道内的弯折处设置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上设置有若干导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板由橡胶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引风管均匀分布在吸声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屏风板与吸声腔腔壁之间的夹角为45°。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孔均匀分布在扰流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温一体机通风管道,通过设有吸声腔且在吸声腔的内部充填有吸声体,在气体撞击时,吸声体可以吸收部分撞击的声音,气体在屏风板的作用下,气流的速度减少,且气体在与屏风板上的多孔板接触,一部分气体产生的声音被多孔的橡胶板吸收,最后气体通过引风管时,由于引风管的内部设有吸声瓦,吸声瓦可以吸收气体在吸声腔产生的部分噪音,可以达到良好的消音效果;中、低频噪声由于终端扰流板的缓冲,避免了气流间的相互碰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恒温一体机通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散热风扇,3-排气蜗室,4-环形通风道,5-入风端口,6-出风端口,7-吸声腔,8-吸声体,9-引风管,10-吸声瓦,11-屏风板,12-多孔板,13-扰流板,14-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恒温一体机通风管道如图1所示,包括机壳1和散热风扇2,机壳1的上部设置有排气蜗室3,散热风扇2设置在排气蜗室3内,排气蜗室3与环形通风道4连接,环形通风道4具有入风端口5和出风端口6,环形通风道4通过入风端口5与排气蜗室3连通,环形通风道4的内壁上设置有吸声腔7,吸声腔7的腔壁内充填有吸声体8,吸声腔7的下部设置有斜向排列的屏风板11,屏风板11与吸声腔7腔壁之间的夹角为45°,屏风板11的表面设置有多孔板12,多孔板12由橡胶制成,吸声腔7的上部设置有若干引风管9,引风管9均匀分布在吸声腔7内,引风管9内设置有吸声瓦10,环形通风道4内的弯折处设置有扰流板13,扰流板13上设置有若干导流孔14,导流孔14均匀分布在扰流板13上。
本实用新型恒温一体机通风管道的工作原理如下:散热风扇2在排气蜗室3内实现气流的流场稳定,流场稳定后进入环形通风道4内,经出风端口6进行气流输送;环形通风道4设有吸声腔7,且在吸声腔的内部充填有吸声体8,在气体撞击时,吸声体8可以吸收部分撞击的声音,气体在屏风板11的作用下,气流的速度减少,且气体在与屏风板11上的多孔板12接触,一部分气体产生的声音被多孔的橡胶板吸收,最后气体通过引风管9时,由于引风管9的内部设有吸声瓦10,吸声瓦10可以吸收气体在吸声腔7产生的部分噪音,可以达到良好的消音效果;中、低频噪声由于终端扰流板13的缓冲,避免了气流间的相互碰撞。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凯诺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凯诺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76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通风结构的人防救护空间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风管